返回

2017-11-03

以大督查促整改 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朱启方 周炳武 蒋博 时间:2017-11-03 阅读:383


 以大督查促整改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龙场镇督查为例
朱启方 周炳武 蒋 博


  近期以来,威宁针对部分乡(镇、街道)对脱贫攻坚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工作不够,特别是对拟出列村、拟脱贫农户措施不精准的情况,县委、政府决定对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系统大督查。
  第一督查组先后对陕桥街道、猴场镇、二塘镇、东风镇、炉山镇、盐仓镇、板底乡、金钟镇、新发乡、龙场镇等进行了督查。特别是龙场镇紧紧围绕13个督查内容逐项进行了监查整改,取得了实效。
  年初以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和领导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有效解决了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强化组织、细化措施,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摸着良心、出以公心、不忘初心,突出产业扶贫、在推进大扶贫工作上见到成效;突出转型升级、在推进大发展工作上见到成效。
  龙场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最高海拔2550米,最低海拔1315米,整个地势高山低谷相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地貌,全镇总面积245.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2万亩,共32个村198个居民组,户籍人口15715户676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110户19949人,贫困发生率29.47%。
  在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共350户1908人(2016年132户720人,2017年199户1098人,2018年19户90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共624户2320人,2014年脱贫651户3265人,2015年脱贫782户3820人,2016年脱贫280户1384人(完成县级723户3240人的脱贫任务)。全镇32个村中有24个贫困村,其中克沟、乐坪与百花3个村属县级极贫村,目前24个村都还未出列。2017年,该镇河块村、长坪村、边沿村作为计划出列村,计划完成430户2252人脱贫任务。
 
第一,脱贫攻坚“春季、秋季”攻势稳步推进 
 
  2016年至今,该镇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共1563.084万元,其中877.5万元属于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发展能繁母牛养殖,两年共计养牛1205头,涉及贫困户1153户5492人。另外685.584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12960亩核桃种植,涉及贫困户553户2592人。浦发资金贷款共1.76609亿元,涉及通组路、入户路、客运招呼站、美丽乡村建设、村文化场所及村集体经济六个方面内容,所有项目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中。
  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该镇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在贫困户信息核查上下狠功夫,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大力气,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新增核桃种植12960亩、苹果2600亩、魔芋3600亩、油桃1960亩、百合500亩、钩藤2000亩,完成烤烟种植6500亩,在“春季攻势”产业扶贫中共涉及贫困户3238户16235人。在脱贫攻坚“大比武”中,在强化帮扶措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与结对帮扶干部的力量,强化帮扶措施,认真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确保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四有五覆盖”的脱贫标准。在强化民生保障上下功夫,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对就读初中以上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信息再次进行核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高中及以上学校都享受教育扶贫,聚焦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帮扶、奖励、资助等工作。
  全面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成立由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的工作组,坚持“先急后缓、先难后易”的原则,按照地形界线明确各组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强化责任落实,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举措抓好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建设。9月底前,完成工程形象进度25%以上;10月底完成工程50%以上;11月底完成工程形象进度75%以上;年底全面完工投入使用。10月上旬,根据省市县下达的计划,完成2018年通组公路项目开工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初开工建设。夯实水利基础建设,包村领导、党总支书记、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监督好施工质量,协调化解施工方与群众的矛盾纠纷,完善安全饮水建管并举制度,明确管护主体,确保供水工程效益得到长期发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建四改治八乱、十有四化三提高”的创建目标,做到六个要求:一要抓好贵州民居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二要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四要抓好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五要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六要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构建和谐农村。抓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县山地特色农业“21353”工程,以生态美、百姓富为目标,借助恒大集团帮扶的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成立产业发展职能组,由党政班子成员牵头,年内完成10000亩中药材、2000亩软籽石榴、火棘种植,2000亩猕猴桃、2000亩百合、500亩蔬菜,以及加快河块、克沟两个养殖场的建设,巩固同心2000亩钩藤、2600亩苹果的种植,积极谋划1万亩苹果的种植,大力推进百合、魔芋、鱼腥草、长寿豆的种植。
  决战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加快完成2016年工程收尾工作,由包村领导牵头,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党总支、村两委成员配合参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对象“大走访”活动,确保2016年集中安置点搬迁入住率达100%,确保旧房拆除100%,结合产业布局盘活散地,建立完善干部职工跟踪包保服务制度,强化后续保障服务,确保搬迁对象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全面实施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工程,确保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保障,抓好四类人员的安全住房保障,在2017年全部完成危房和土坯房改造。
 
第二、压实干部责任  助推产业发展 
 
  按照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在龙场镇的调研指示精神,切实抓好、抓细、抓实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按照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标准,千方百计解决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贫困户共商计策、共算细账、共同努力,帮助贫困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脱贫步伐明显加快,脱贫成效明显提升。
  坚持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运用“三进三增”党建扶贫方法,探建“三级自治”党建扶贫体制,试行“三管机制”党建扶贫模式。全体干部职工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亲力亲为,亲自抓各项任务落实,做到贫困人口数量分布、致贫原因类型、扶贫政策举措、扶贫工作进展动态和效果等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一是进一步深化“三进三增”。11月底前,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深入各自扶贫联系点,特别是13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三访三看三查”活动,结合“54321”结对帮扶工作蹲点调研,原则上每人进村入户调研不少于4次,重点帮助解决一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二是聚焦“两率一度”。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对农村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再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识别和贫困脱贫退出精准度,切实找准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尽量做到百分之百对症下药,百分之百精准帮扶。三是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管理。调整完成不符合选派要求、作用发挥不好、群众满意度不高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派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本镇干部实行工作同部署、考勤同管理、奖惩同考核、纪律同监督、信息同公开“五同管理”,按月下达任务清单、加大督查力度。四是强化脱贫攻坚教育培训。10月底前对13个贫困村党员轮训一遍,对13个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面实现“四大硬仗”教育培训全覆盖。五是严格实绩考评。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和“八大工程”,推动落实“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完善各级干部抓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年终照单验收。
  突出大思路大举措大手笔,立足种植和养殖两个关键,按照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拉长长板、补齐短板、长短结合的原则,结合“三变模式”与“塘约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发展措施,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充分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结合龙场自然资源优势,解决好农业产业“生产什么”和“品质多好”的问题,不断提升油桃、小黄姜等优质农产品品质效益;二是构建订单产业体系、解决好“销往何处”的问题,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解决群众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三是在在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深入推进粮改饲种植,结合恒大集团帮扶,大力发展畜牧业集中养殖,发展现代高效牧业,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 “双十双户521”目标,即10万亩经果林、10万羽家禽、5万亩中药材、2万亩种薯、1万亩烤烟、户均2头牛、户均3头猪的产业发展目标,达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工作要求。
 
第三,用好脱贫资源 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资金管理使用。严格遵守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农户转的原则,严格管理与使用资金,充分发挥民生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对民生项目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查处在扶贫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优亲厚友、截留私分、挤占挪用现象。完善资金拨付程序。严格按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威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办法执行,严格按照要求实行县、乡财政报账制。切实用好资金,推进项目,完善手续,提高资金拨付率、报账率,让资金及时发挥最大效益。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扶贫工作站牵头,财政分局配合,规范管理扶贫项目,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必须按照“七流程”“十步骤”进行,严格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对历年实施的财政资金扶贫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档案的管理要求,收集整理相关软件资料,规范管理。用好各种帮扶力量。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强与恒大集团帮扶工作对的沟通、协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组织绿色、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恒大集团将在龙场镇建设2个大型肉牛养殖场,现正在完善国土等相关手续,计划后期在龙场镇发展百合、油桃等种植基地,并修建1个鲜果气调库,助推脱贫攻坚。龙场镇将主动对接,做好服务,确保种植、养殖等相关项目落地并快速推进,力争早日见效,确保贫困户尽快受益、充分受益,如期实现脱贫。同时将恒大产业扶贫项目与龙场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充分吸纳和惠及所有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杜绝扶贫资金“垒大户”现象,从而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欠账大是制约龙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龙场将用好用活浦发基金,坚决打好交通、水利、教育等“大会战”。一是大力提高龙场客货交通运输质量和水平,全面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在现有路网基础上,推进村与村之间循环路网的建设来保障通组路建设,坚决实施好1.3706亿元的53条交通路网;二是在不断完善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立足种植业和养殖业,全面推进经果林种植、蔬菜种植、畜牧业发展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三是围绕“美丽乡村”,全面开展自然村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营造家风敦厚淳朴、人际和睦友善、乡村文明有序、社会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四,抓好组织保障 强化监督检查
 
  抓好组织纪律保障。成立脱贫攻坚问责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脱贫攻坚督导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保障。第一,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第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应搬尽搬、应治尽治;第三,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不松懈,切实保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包村领导到村接访下访形成常态;第四,加大重点人员稳控力度,尽量化解,千方百计吸附在当地;第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原则,对地质灾害点、安全生产隐患点明确领导包保。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作为督导检查的重要任务,相关工作分管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及时掌握各部门、村(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作用发挥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采取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群众测评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随机抽查。督导检查情况及时向问责办公室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严惩重处扶贫领域腐败行为。按照《威宁关于开展提高“四力”创建活动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威宁脱贫攻坚问责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精神,结合镇村(居)考核办法、干部职工考核办法及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实施办法等要求,由镇考核办及脱贫攻坚问责办公室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问责管理,对先进部门、村(居)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或问责处理。
  为此,上述其他乡(镇、街道)应龙场镇一样,坚决按照督察组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压实责任、加大督查,严格兑现问责机制,做到对象识别精准、资金使用规范、脱贫退出符合程序,确保全县脱贫攻坚“两率一度”达到国家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