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03

真抓实干奔小康

作者:马永旭 时间:2017-11-03 阅读:268


 真抓实干奔小康
——记黑石头镇三河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明
通讯员 马永旭

  今年57岁的吴玉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当村干部,从2002年7月任黑石头镇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15年了。但他仍然像青年时候一样,不忘初心,劳心劳力,一心一意带领着三河村全体人民奔康致富。 
  “从当村干部的那一天起,就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三河村,一定要为三河村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吴玉明说。
 
自掏腰包3万元 点亮万家灯火
 
  1995年,三河村仍未通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黑灯瞎火不说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曾经就发生因为煤油灯打翻把房子给烧了的事情。当时身为三河村会计的吴玉明对全村的照明问题尤其关心,屡次在村委会议上提出:“全村的照明应该立即予以解决,让大家都能用上电,也能消除煤油灯带来的安全隐患。”
  架通电路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就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何来?在多次商议无果的情况下,吴玉明提出:“初步估算,架通电路大概需要70000元左右,我出资30000元,动员群众筹资40000元。”
  于是三河村村支两委就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将其余的40000元凑齐,同时动员村民在架电杆的时候能够参与,将一切事情完备之后,吴玉明联系供电所将电杆运到三河村,村民们免费出工出力将电杆架起来了,三河村自此灯火通明。
 
修通致富路 架起小康桥
 
  2016年3月,有群众向村委会反应独家村组没有通组路,生产出行都不方便,阻碍了独家村组的发展。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身为村支书的吴玉明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独家村组拥有135户5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62人,若通组路不修通,这几百人的如何致富?于是吴玉明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同时邀请独家村组村民代表参加,最终估算修路费用大概38000元,路长2公里。同样的,在镇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吴玉明自愿出资18000元,群众集资20000元,租挖机将独家村组的通组路给修通了,解决了135户人民的致富之路。
  修路期间,吴玉明发现分龙山河将禄家沟组、马家箐组、分龙山组、独家村组隔在了另一面,这四个组有410户18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50人,小学生300多名。这300多名学生都要去韭菜小学就读,但是就是因为分龙山河的阻隔,需要绕道4公里才能到学校。看到这样的情况,吴玉明就想着要在分龙山河上面修一座桥。
  经过测量,这座桥长6米,宽4米,大概需要资金50000元左右,最后还是吴玉明全部出资修建了这座桥,最终花费资金51600元。
  修好桥之后,大家商议给桥起个名字,吴玉明说:“这座桥解决了4个组400多户人300多名学生的出行问题,推进了他们的致富奔康的梦想,就将桥的名字定为小康桥。”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烈士精神
 
  三河村韭菜冲组有一座烈士坟,墓主人是革命烈士韦仁春。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韦仁春同志不畏生死纵跃匍匐在最前面,最终不幸中弹牺牲。吴玉明深感烈士精神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力量,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所有基层工作者就要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此,吴玉明倡导社会各界人士捐助,重新修葺已经杂草丛生的烈士墓。
  通过宣传,三河村筹集到资金2.4万余元,将烈士坟修缮一新,每到清明节,组织韭菜小学、党员干部前去祭扫,让人们记住烈士,记住历史,转变作风,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攻坚克难的作风和风采。

优化产业结构 助推脱贫攻坚
 
  三河村地势相对平坦,而且326国道贯村而过,给三河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17年,已经到了脱贫攻坚最紧迫的时期,吴玉明带领三河村支两委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配合镇政府引进威宁国良种植专业合作社、威宁飞燕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几家合作社种植马铃薯和蔬菜,推动三河村农业产业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合作社在流转土地的时候,吴玉明带领全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以每亩600元的费用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涉及到60户1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62人;农户进入合作社打工,一般户工资男的每天80元,女的每天6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一般户的日工资上增加20%,为三河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如今,三河村在吴玉明的带领下,已经成为黑石头镇比较富裕的村之一,他总是说:“二十多年过去了,三河村有了不少变化,但是感觉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样子,尽管现在已经57岁了,但是我的身体还算硬朗,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坚持带领大家多做几件实事,领着大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