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推进“和谐棚改”
作者:周星 马召凤 时间:2017-11-06 阅读:299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十
真情推进“和谐棚改”
——海边街道西海社区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记者 周星 马召凤

棚户区改造拆迁现场一角

棚户区改造拆迁现场一角
“拆迁工作难,难于上青天。”
海边街道西海社区毗邻县城,环抱草海,是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困难重重的拆迁工作,工作人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实现了从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势如破竹,打开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新局面。
真情赢取民心
秦世远是西海社区20多年的老支书,村里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早已烂熟于心,在村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说话算话,帮助四邻,村里哪家有大事小事解决不了,只要找到他,保准解决的圆圆满满,群众心服口服。
而拆迁就像一块石头,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自开展棚改工作后,秦世远一下从群众眼里的“大好人”变成“大坏人”。于是,田间地头、广场码头,房前屋后,秦世远成了众矢之的。
秦世远是土生土长的西海人,他深知草海生态环境已经不复从前,小时候鱼虾肥美、水清草绿的美丽草海开始变得满身“伤疤”,为了顺利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工作,让草海的水更青,草更绿,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秦世远做得无怨无悔,他决心带领社区一班人做好棚改工作。
进入10月以来,威宁的天气总是阴冷潮湿,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秦世远及社区干部并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奔走在棚改工作的路上,一刻也没有放松。在这样的天气里,大多数拆迁户家中都有人,既可以宣传政策,又可以登记一些征拆情况。
10月22日傍晚5时许,气温低至7℃,拆迁户王川军一家人都在家里,社区干部多次上门沟通无果,今天又再次登门,这是社区干部今天走访的第9家拆迁户。
刚到家门口,秦世远就看到王川军正在大门外提煤炭,便赶紧上去帮衬,顺便聊起了家常。
看到社区干部的脸被冻得通红、眼睛也是红的、双手还拿着材料,听到个别同志说话时嗓子都哑了,王川军第一次让大家进屋说话,通过社区干部的政策宣讲及周围邻居按时领取拆迁款后又发家致富的真实案例,最终感动了王川军和其妻子,一家人都愿意配合棚改工作,同意搬迁了。
好事要办好,关键要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西海社区一班人深知,棚户区改造工作事关村里1000余户百姓的利益,必须细心、耐心、不折不扣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面对宣讲人员一切为拆迁户着想的炽热之心,一遍又一遍的上门宣讲,再坚硬的冰也开始慢慢融化,慢慢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让一户又一户同意签约。
“阳光操作”让群众心服口服
10月25日下午,村民赵康义和朱天威前来社区办公室签拆迁协议。
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对他们的疑问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赵康义一边观看公示在墙上每家每户房子面积及补偿金额情况,一边感慨地说:“你们工作做得那么细心,这个协议,我签了。”
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西海社区始终坚持阳光操作、公平公正,让群众参与到房屋征收的各个流程。政策一条条都贴在墙上,在入户丈量、户口登记、资金发放等一系列环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一切摆到桌面上,没有双重标准、没有关系后门、没有暗箱操作,得到了群众的信服和配合。
为顺利推进棚改工作进度,西海社区建立起“街道联系领导+社区负责人+社区干部职工+拆迁户”的联动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前后推动的工作机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棚改项目办,传达上级要求、督导社区工作、收集上报情况,统筹推进辖区棚改工作;制作棚改攻坚作战图,挂图作战,构建起一个区域、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自今年9月份以来,西海社区再次搬迁了40多户人家。社区干部有针对性地做好居民思想工作,让大家在观念上从“要我改”主动转变为“我要改”,老百姓也从原来的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截至目前,全村1000多户村民搬迁了500多户。
推进“和谐棚改”
“听说拆迁后这里要统一规划,希望以后会建得更好!我们的草海越来越漂亮。”10月26日上午,正在西海社区办事的赵德芬对记者说。(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