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07

秋季攻坚 致富“续航”

作者:马召凤 周星 黄骄 时间:2017-11-07 阅读:281


 秋季攻坚  致富“续航”
——炉山镇新丰村抓秋时忙脱贫攻坚工作速写
记者 马召凤 周 星 通讯员 黄 骄



技术员在田间地头讲解秋种技术



秋白菜长势良好



秋耕正繁忙
 


农户们正在采收花菜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打响两月有余,这不仅是一场脱贫攻坚、与贫困做斗争的战役,更是一场战胜传统种植方式、打响农村农田秋耕的战役。在以往的威宁大地田间地头,秋季意味着丰收,也意味着休耕。而今年,在“休耕”的黄土地里,一阵忙碌接着一阵忙碌,一声吆喝接着一声吆喝,这番热闹景象丝毫不差春播之时。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疾风刮劲草般来势凶猛,这股誓与贫困作斗争的强劲秋风正一股股刮响在威宁大地。农民从暖呼呼的火炉边走进农田,丰收、忙碌、秋播,把春天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也把秋收的喜悦再获取一遍。
 
忙在秋季 盘活闲置农田
 
  走进炉山镇新丰村新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犁地拖拉机“哒哒哒……”的声音从大棚内传出来,刚刚收获了上一季蔬菜的这片土地又有了新的使命。
  27岁的邹成雄正两手扶着耕地机的手柄,一丝不苟地在大棚内忙碌。今天,他来的很早,前几天刚刚喜获花菜丰收的大棚正在翻新土地,准备种上大白菜。
  邹成雄在合作社已经两年了,以前,他在外头打工,自从村子里成立了合作社,便回到了家,成为基地的长工,成了每天准时上下班的“上班族”。
  合作社以每亩地500块钱的费用流转了邹成雄的一亩多土地。“我在耕的这块地就是我家的。以前一年几百块钱收入,流转到合作社就翻了好几番。”邹成雄坦言,以前自己没有秋冬种植的习惯,如今,合作社利用大棚把以前闲置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一年四季都有钱挣。
  “以前那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有了大棚,这季收了种下一季,一年四季不闲着。秋季不再是农田闲置期,而是农田的再发展。”村主任陈昌军表示,自从利用了大棚之后,每年秋季丰收之后土地的效用才完成一半,利用大棚保温保湿的作用,就算到了秋冬季节,蔬菜长势依然很不错。“9月以来,我们合作社的蔬菜收入都有80万余元了。”
 
学在秋季 技术讲解到田间
 
  走进蔬菜大棚内,50岁的技术员陈龙儿正在对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一群村民正围在他周边,认真的听着。
  “白菜长到这个样子就不能再拔草了。”
  “因为什么呀?”
  “白菜和草现在长在一起,就像人的两根手指,现在砍掉一只是不是容易感染疾病啊……这时候拔草的话白菜会长病斑……”
  陈龙儿是当地的农技专家,在新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他是唯一的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他的技术讲解通俗易懂,对村民们很受用。以前他在家自己种地,也喜欢琢磨如何种好地。长期研究让他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土专家”,他种的庄稼总比其他人种的好。合作社成立之后,他成了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每月4000元工资。
  “以前没有秋季种地的习惯,如今,秋季也开始播种,由于气温和光照都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选择哪种作物好,技术员讲过之后,大家都会种。”李训是合作社的一名长期工人,他说,以前觉得种地不过是把种子播下去,等着丰收的一项简单体力劳动,但凡是个农民都会种地。可是听了几堂课下来,自己才发现以前那都是瞎弄。
  随着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推进,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在各地落地开花。在新丰村,农户们一方面通过讲习所学习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系统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农民“土专家”实地操作演练,教授农业技能,理论讲解和技术演练两手抓,秋季攻坚,攻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技术的脱贫。
  “以前人家说文盲才种地,现在啊,文盲别想种好地。”李训一边采摘花菜一边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训也成了半个农技专家,有新员工到基地打工,他都能给予基础的技术指导。
 
乐在秋季  农民基地务工忙
 
  在新丰村合作社的基地内,55岁的精准扶贫户陈昌福正在采收花菜,由于年纪较大,很多体力活他做不了,因此工资相较年轻人要低一些,每月2000元。
  “也还划算。其他时候,我去工地上帮别人做工,入秋以后,天气冷,就来基地打工,大棚里暖和,几个月下来手里也有6000多块钱了。” 陈昌福一边采收花菜一边说道。
  对于陈昌福来说,基地就是一个挣零钱的地方。“挣点过年钱也好呀。” 陈昌福说,基地的工作并不累,都是村里的一帮老熟人,玩玩闹闹的就把一天的活干完了。
  李训也是基地的长工,一年四季天天都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也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他和妻子两个月在基地务工的收入加起来足足有6万余元。
  “比在外头强多了,照顾孩子也有稳定的工作。”来基地工作之前,李训在沿海城市打工。2016年合作社建立起来之后,夫妻两人才从广东回到家在基地务工。
  今年入秋以来,李训已经挣了9000块钱,加上妻子的工钱,两夫妻存了15000块钱。“以前,秋天把庄稼收了之后,就剩下花钱了,现在秋季照样种地,照样领钱。”
  “这两天正是农忙时候。”村支书陈昌军说道。在新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内,新丰村有28户贫困户在里头常年务工,每人每天平均工资在100元左右。这个去年刚刚兴建的合作社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的效用,还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在合作社旁边的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搭建大棚。今年,恒大集团准备帮扶新丰村新建300个大棚,建设工作也正逐步开展,为威宁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增加了新的动力。
  “大家都不能闲着呀,要快。”陈昌军站在一旁催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