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09

一场吹糠见米的天麻林下种植讲习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11-09 阅读:262


 一场吹糠见米的天麻林下种植讲习
——来自云贵乡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的报道
记者 沈光勇


林下天麻种植现场讲习

  走进云贵乡马街村,便走进了彝家人的酒和岁月,群众纯朴善良,村庄静谧安祥。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1月4日,在云贵乡马街村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条标语,很接地气。讲习所内,宣传氛围浓郁,资料归档整齐,制度上墙规范,环境窗明几净,俨然一个农民文化家园模样。
  当天,云贵乡党委政府组织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包村干部等到马街村,在树林里别开生面地完成了一场吹糠见米的天麻林下种植技术现场示范讲习,该村两委成员、各组组长、部分村民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讲”与“习”活动。
  讲习员是马街村村民文银,按他的话讲是“头一回唱大戏”。以前,他在彝良小草坝打工,就是帮人种植人工天麻,那时是大田种植,现在他正在改良种植方法,不但要在家乡种好大田天麻,还要种好林下天麻。
  前来学习的干部群众跟着文银,走进了他亲手发展起来的林下天麻试种基地,其实就是一片离村庄较远的自然生态林,并无特别之处,林内杂林杂草丛生,时有太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光斑,地上厚厚的腐植土沉积多年,肥沃而湿润,正是天麻喜欢生长的理想环境。
  在一处有挖掘痕迹的松土地方,文银用手就轻松刨出了六七个二两重的鲜活天麻,还伴有一些五寸来长的杂木树腐木,整个种植小坑有半平方米。
  “这叫一窝,种天麻就要一窝一窝地种,一窝种5到10株不等,这样,方便覆盖腐植土和腐植木,不用任何肥料和农家肥,保证原生态、纯天然,这样品相好,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也就高了。”文银一边用手刨天麻,一边给大家讲,众人或站或蹲听他讲。
  文银讲得很细,从天麻的选种、育苗、挖坑、种植、管理、防病、采收、销售,让在场的人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
  按文银预算,天麻种植一窝有10到15个,一亩种800窝,亩产最高可达12000个,每个0.2斤,亩产24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30元每斤计算,毛收入就是72000元。去除种子成本4000元,各类材料费12000元,人工劳务费1200元,一亩净赚54000元以上。
  文银说:“目前,我的天麻示范基地种有大田50亩,林下3亩多,如果林下适合以后将大力扩种。”等三年后采收销售结束,文银将是村里最有钱最有面子的“牛人”,按计划他有270万元纯收入。
  “天麻现在市场好,根本不愁卖,我的这个隔年就可以采收了,就联系好上交小草坝,那里有很大的收购市场。”对于市场,文银很有把握,“而且每年都要种,这样保证年年可出货不断档。”
  “如果没把握,我敢把几十上百万资金全丢在地里,前些年打工种天麻岂不是白干了?等有了钱,我要买辆全村最好的车。”文银说。
  文银成了村子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牛人”,村民们拭目以待,等他成功了,大家就会学着种、跟着种。
   “我一个人富算什么,要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等他们都会种天麻了,我出去给他们引种子,拖原材料,收购天麻拉出去卖。”文银不但善打天麻种植的小算盘,更会打市场销售的大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