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09

发展产业“战贫困”

作者:罗喜贵 李欢 时间:2017-11-09 阅读:207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十五

 发展产业“战贫困”
——雪山镇秋季产业攻势纪实
记者 罗喜贵 李 欢




雪山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工人在给马铃薯分级




锅底村村民正在采收苹果




村民在地里抢收马铃薯


  深秋时节,走进雪山镇,田间地头、村庄小寨,处处皆是村民忙碌的身影,秋季攻势的号角已在每一个村庄、每一块土地奏响。在这个近5万人的农业大镇,产业发展是百姓“战贫困”“拔穷根”的主要路子,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在秋季攻势中,雪山镇通过集中发展马铃薯、苹果等产业,盘活了全镇经济发展,让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马铃薯产业助推百姓经济发展
 
  10月的雪山镇,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田间地头、村庄街头,村民们开挖和销售马铃薯的情景随处可见。
  正在地里采收马铃薯的村民张广银告诉记者,地处高寒地带的雪山镇,由于具有土壤疏松、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深受省内外马铃薯消费者欢迎。尤其是近年来,在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村民们种植出的马铃薯不愁销路,不少农户种植的马铃薯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就有客户问路串户上门下了订单,马铃薯的畅销为百姓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靠着种植马铃薯,雪山镇百姓一家家、一户户走上了致富之路,生活变得富裕起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随着雪山镇马铃薯市场的崛起,老百姓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全镇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家都在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雪山镇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龙头产业支柱。
  在通往雪山镇小集镇的路上,一位用拖拉机拖着马铃薯到集镇上去卖,名叫杨选华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30亩马铃薯,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总收入达6万多元,加上家里喂的3头西门塔尔牛价值6万余元,两头肥猪5000多元,一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而他们一家柴米油盐、人亲来往等开支一年不过3万多元,除掉各种开支后,一年还结余7-8万元。如今家里还盖起了200平方米的新房子,一家老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杨选华说,他家所在的石林社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马铃薯,马铃薯经济收入在4-5万元的人家不在少数,而能有这样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还是近年来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对全镇马铃薯进行了集中收购。
  近年来,由于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将雪山马铃薯全力推向威宁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让雪山马铃薯品牌效应得到了加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购买或下销售订单,让该镇马铃薯销售量得到了猛增,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的效益也日趋明显。
  随着雪山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马铃薯销售市场的不断打开,村民们种植马铃薯的信心得到了增强,昔日村民们担心马铃薯种出后找不到销路的后顾之忧已彻底消除,如今他们把马铃薯产业种植当作发展经济的主要产业,全身心地投入马铃薯种植,让全镇马铃薯产业得到了稳定发展。
  在合作社收购现场,记者看到,宽敞的收购场地上已分类堆满了各种马铃薯,20来位工人在收购场地上将不同种类的马铃薯进行大小分级、装袋、存储等忙得不亦乐乎。正在收购现场指挥管理的合作社负责人管绍刚告诉记者,由于雪山镇种植马铃薯的农户越来越多,加上外面客户给合作社的下的订单量大,近年来该合作社马铃薯的收购量猛增,村民们平均每天向合作社销售的马铃薯量达300吨以上。在马铃薯收购高峰期,日收购量达1500吨以上,每年从7月一直持续到来年的4月,均是合作社收购和销售马铃薯最忙碌的日子。
  采访中,雪山镇凉山村党支部书记卯时文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和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马铃薯种植订单合同,让他种植马铃薯的信心得到了增强,他每年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均不下90亩,亩产量在4500斤左右,按照当地批发市场价平均每公斤1.2元计算的话,马铃薯亩产经济收入在2400元左右,今年他种植的90多亩马铃薯除去成本,还可赚到纯利润20万元左右。同时,他还将自己种植的马铃薯用于养殖,目前家里养殖的12头西门塔尔牛全靠马铃薯作为养殖饲料,膘肥身健,每头牛价值均不下2万元。
  近年来,雪山镇凉山村503户农户2150人,人均种植马铃薯在3亩以上,种植面积在20-30亩的人家达250户之多,马铃薯经济收入在5-6万元的人家全村达一半以上。目前该村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百姓致富的主要路子。
  然而,这只是雪山镇村民靠种植马铃薯增收致富的一个典型村寨。据了解,像凉山村这样大量种植马铃薯的村寨在雪山镇所有村(社区)皆是如此。
  雪山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宋乃雄告诉记者,近年来,雪山镇这个接近5万人的农业大镇,人均种植马铃薯达3亩以上,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5-16万亩左右,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
  据了解,雪山镇已提前规划,预计在今年种植16万亩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统一规划种植马铃薯17万亩,其中早熟马铃薯2300余亩,一膜种植2.2万亩,三模种薯1000余亩,并调减玉米种植地7000亩,全部用于马铃薯和苹果种植,其余亩分均由散户自己种植,政府和合作社统一给与技术指导,让全镇马铃薯大幅提高产值。
  此外,该镇还不断加大马铃薯科技投入,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三大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依托雪山镇马铃薯产业发展,大力产出雪山新品牌的马铃薯,使雪山马铃薯成为市场上响亮的品牌,助推雪山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百姓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步伐。
 
苹果产业引领百姓脱贫致富
 
  深秋时节,走进雪山镇锅底村,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苹果地里采摘苹果的果农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锅底村在村“两委”和威宁县雪山精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苹果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锅底村404户群众1825人,种植苹果的农户200多户,不少农户依托苹果产业的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锅底村村主任李章全告诉记者,从2010年以来,该村共种植了37000余亩苹果,目前已挂果的达4000多亩。
  为了让苹果产业走向全国各地销售市场,锅底村成立了威宁县雪山精果种植专业合作,该合作社由锅底村8户苹果种植大户带头组建,村“两委”负责统一规划、引领,老百姓用每年收获的苹果参与入股,种植与管理技术服务统一由合作社提供,并负责将老百姓种出的苹果进行销售,按照“村(社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获得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的同时,苹果往外销售所获得的利润按照村集体20%、合作社60%、农户20%的比例再进行分红,这样,一年下来,该村苹果全部挂果、种植面积多的人家可赚得6-7万元的纯收入。
  不仅如此,锅底村苹果产业在村“两委”与合作社的共同引领下,还带动了该村47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目前,在苹果产业经济的拉动下,该村已有30户贫困户彻底脱贫出列,还没有脱贫的17户贫困户,也即将在2018年底脱贫出列。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锅底村地处高寒地带,具有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等自然优势,该村种植出来的苹果个头大、色泽鲜、口感好,糖分充足,深受本地周边游客喜欢,一到周末,威宁周边不少游客就驾着私家车来到苹果基地上,几十甚至上百斤地给百姓买苹果带走。同时,锅底村苹果还深受外地客户欢迎,该村党支部书记宋邦宁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苹果还没有成熟,一位四川姓林的老板就在电话里与合作社预订了20多吨,如今这位姓林的老板已将预订的20多吨苹果全部买走。
  “雪山苹果色泽鲜美、糖分足,清脆口感好,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
  “雪山苹果地处高山地带,果园周围被森林覆盖,生长在纯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里,无毒无公害,是养身健体的好水果……”
  深入雪山镇锅底村苹果园,一个个购买苹果的客户赞不绝口。
  然而,锅底村苹果产业的发展仅是雪山镇新街片区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雪山镇整个新街片区包括锅底村在内的7个村(社区)都在大力种植苹果,种植面积达43000多亩,参与种植的农户达1500余户,苹果产业已是新街片区百姓脱贫致富主要门路。
  时下,正值苹果丰收时节,为了全力保障村民苹果采收工作顺利进行,新街片区各村(社区)加强秋季苹果采收和销售工作的引导,通过村(社区)“两委”与合作社派送技术员到苹果基地采收现场进行分级、装箱等技术指导,让老百姓采收的苹果经济效率切实得到加强,为老百姓谋取更多的利益。
  新街片区村民李章飞告诉记者,今年由于村“两委”与合作社专门派送技术员到苹果基地进行采收指导,他种植的114亩苹果与往年相比,经济效率猛增了三分之一,见到销售出去的苹果换来了一张张崭新的钞票,一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在秋季攻势的引领下,雪山镇新街片区苹果产业已迎来丰收和销售的最佳时段,苹果产业加快了新街片区百姓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步伐,为百姓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