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10

秋风卷 农田又开耕

作者:马召凤 周星 马丽克 时间:2017-11-10 阅读:283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十八
秋风卷 农田又开耕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双河实践
记者 马召凤 周星 通讯员 马丽克


秋天的收获


群众在大棚内采收红豆


农民采收忙

  入秋,天气微凉,在羊街镇,春天的种子已经长成饱满的颗粒,变成农民腰包里鼓鼓的幸福。
  秋收一过,再秋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一经打响,羊街镇的田间地头开始人潮涌动,耕地的耕地,种菜的种菜,村村户户各有各的忙碌,各有各的期盼。记者走进羊街镇双河村,试着通过这一个村庄窥见全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全貌。

抱团发展忙秋攻

  熊明全正背着满箩筐的莲花白往仓库走去,难得的秋日艳阳,让他双颊淌着汗渍,脸上挂着笑脸。一边和我们说着他的故事,一边跨过沟坎往回走。
  “以前是各干各的,现在是大家一起干,支书说我们这叫拧成一股绳。”熊明全一边说一边笑。其实,早在去年,双河村就已经开始了村社一体化的发展。“塘约模式”在全省推广之后,双河村开始借鉴“塘约模式”发展本村经济。2016年,由双河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负责管理和运营,村两委干部、自管委主任、村民代表负责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把原本只有几个人的村合作社发展成为农民抱团发展的村社一体化经济。合作社负责保底收购农户种植出来的蔬菜,保证农户每亩土地的收益在7500元以上。按照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收入比6:3:1的比例进行分红,依靠合作社这样的经济实体,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如今发展如火如荼的村社一体化经济在刚刚开始改革之初也遭遇了不小的压力。“涉及钱的事情啊,人越多越乱。”这是合作社准备发展村社一体化时熊明全的态度。当时开着村民大会,他站在一边,对这种吃大锅饭的做法嗤之以鼻。然而,几个月后,他的看法改变了。
  眼见着一个个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发展了经济,鼓起来腰包,不仅有分红,还天天去基地打工,熊明全开始动摇了。今年种植秋白菜的季节,村支两委再次开了村民大会劝说村民入股合作社。这一次熊明全把手举得高高的,率先报了名。
  “现在我每天在基地打工,分红的时候还有我的份,天天有进账。”熊明全蹲在田坎上休息,盘算着自己这几个月的收入。“分红加上每天打工,万把块钱不会掉下来。”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已经有85户建党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

秋季攻坚忙 务工挣闲钱

  时近傍晚六点多,余香香终于把今天所有的活都干完了。去基地领了80块钱的工钱,正坐在田坎边上整理衣服。拿上了工钱,她接着拐进了村上的小卖部,买了两斤夹心饼干。她说,家里孩子爱吃这个。自从丈夫去世之后,余香香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村里的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她开始成为基地的工人。
  “别的妇女每天70元,我家情况特殊,每天80元。”余香香一边用手弄着头发,一边忙着做晚饭。余香香是双河村的精准扶贫户,家庭条件贫困,过去总是冬天还没过完,就把过年的钱都用得差不多了。“现在,秋天我们也种蔬菜,多了一季度的收益。”
  双河村海拔1777米,自然条件优越,大多数地段不用大棚也能在秋季种出好的蔬菜。今年以来,村子里加强了村民秋季种植的技术培训,在品种选择上对村民进行了培训。“8月份就开始组织我们去培训,秋季要种植喜凉蔬菜。”
  如今,余香香闲着的时候,就去基地打工,平时就利用自己家中秋季翻新过来的土地,种上了白菜、莲花白和花菜,合作社保底收购,一季度下来一亩地3000块钱不会少。
  对于贫困户管彦超来说,蔬菜基地的发展壮大成为他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拐点。管彦超今年43岁,是贫困户,合作社发展起来之后,他将自己的4亩土地以每亩地750元流转给了合作社,土地流转之后,管彦超成为了合作社里的长工。以前到了秋季,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面积多少要减少,今年合作社不仅没有减少种植面积,还大力组织村民自发种植蔬菜,合作社保底全部收购。因此,管彦超一年到头天天有活干不说,自己剩余的几亩土地也种上了花菜。
  “这几个月工钱差不多7000块钱,另外自己的花菜也卖了差不多2000块。”管彦超说,现在不像以前,秋收之后要闲上好几个月,今年顶多休息一个月,就要开工。
  秋季攻势开展以来,田间地头,村角各处,忙碌的影子占了主旋律,忙着新一轮秋播,忙着脱贫致富,忙着奔向美好生活。

调结构促增收 秋正忙

  “你们等等我,我去山上看着把地给量了,这两天忙啊。”还不等我们答话,村支书刘伟已经开着车子往山上去了。 我们随即跟着刘伟的车子往山上驶去,远远就看到十几个村民正在忙碌着量土地,他们拉着线撒上生石灰,挨家挨户地量地。“过几天,我们村要种植1000亩软籽石榴,我们出去考察过了,专家也到我们这里来考察了,都说我们这里种这东西可行。”刘伟告诉我们,随着“塘约模式”的发展践行以及村级产业的逐步稳定,双河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是时候把村子里的种植结构重新调整过了,“我们准备打造一个果蔬产业发展的现代村落”。
  秋收时节,刘伟带着村子里的村民去云南会泽县甘沟片区考察学习软籽石榴种植。在那里,村民们开了眼界,漫山遍野的石榴红彤彤的挂在枝头,前来收购的车辆排了长长的队。“回来之后,我们就着手准备种植软籽石榴的事情,政府也支持我们搞这个,村民更是呼声很高。”
  说干就干,秋收之后,村里就组织开了村民大会。在规划区内想要种植的农户直接报名。有了这几年产业发展的经验,双河村的百姓对发展水果产业很是支持,马上村里的石榴产业发展就到了量地阶段。
  “过两天我们就要开始种石榴了。”村主任王国兵说起软籽石榴一脸高兴,他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眼见着这个村子一步步发展起来,村里的变化他感受非常深刻。“以往到了秋收之后,大家都开始懒洋洋的不想进地,现在,你别想在这两天找到在家里闲坐的,除非天气冷。”
  如今,看秋耕,羊街镇农田少了冬眠,农民多了又一番勤劳的硕果。耕地拖拉机沿着田间地头轰鸣齐响,农民们打起了春播般的精神卷起裤脚迈进了农田,秧苗插了下去,土地肥软下来,昔日闲置的农田冒着绿油油的生机,往年冬天抱手闲游的农民们,挥洒着秋的汗水准备迎接新的丰收。

对话羊街镇党委书记吴天成:羊街镇紧扣“113”攻坚战,以一核三区总体规划为统领抓好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在秋季攻势工作当中,一是狠抓产业攻势,在全镇实施长寿豆种植2000亩,实施苹果种植1万亩,实施花椒种植5000亩,实施核桃种植1万亩,并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种植冬季蔬菜1万亩,确保精准脱贫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二是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积极配合县交通部门,抓好241.6公里的通组公路建设。三是抓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2016年所有异地扶贫搬迁户百分之百入住,并保证有户均一人以上的就业。四是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重保障攻坚战,确保所有脱贫人口,在医疗教育和住房上达到相应的指标要求和保障标准。
  下步工作当中,羊街镇将严格按照一核三区规划总体要求,按照78113攻坚战,发展经果林7万亩,发展经济作物8万亩,种植中药材1万亩,养牛1万头,养猪3万头,户均达到7亩经果林、8亩经济作物、1头能繁母牛、3头猪、1亩中药材,确保达产以后,实现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确保全镇贫困人口与全县全市全省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