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16

因地制宜谋发展 脱贫攻坚谱新篇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宋志雄 时间:2017-11-16 阅读:433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二十
因地制宜谋发展 脱贫攻坚谱新篇
——黑石头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见闻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通讯员 宋志雄

  立冬时节,走进有“冰心苹果之乡”美誉的黑石头镇,山顶披满绿带子,山腰挂满红苹果,田间地头各类蔬菜绿意盎然,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映入眼。广大干部群众抢晴天,战雨天,全力以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到处都是一幅幅繁忙的战贫困奔小康发展景象。
  自全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黑石头镇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脱贫攻坚”为核心,全力以赴攻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黑石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787户11099人,截止2016年已脱贫1064户4664人,2017年计划脱贫492户2045人,2018年计划脱贫300户1503人,2019年计划脱贫420户1690人,民政兜底511户1197人。
  “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一块块硬骨头,但骨头虽硬,我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硬,行动更实,一定能啃下,必须得啃下。”黑石头镇党委书记陈江海自信满满。

双河蔬菜连成片


双河村蔬菜连成片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牛羊在牧人的吆喝声中肥胖,田野的蔬菜在农民的汗水里茁壮成长。这是双河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11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326国道边的双河村,青山绿水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绿油油的蔬菜地,地里的莲花白、大白菜正茁壮成长,一块块蔬菜地绘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初冬美丽画卷。
  “双河村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及便利的交通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蔬菜。”村支部书记禄明兴介绍说。
  “我家今年在双河村以600元每亩的价钱流转了700余亩土地种植莲花白、白菜、辣椒、莴笋、红豆等很多种蔬菜,一年可以种三季,收成还是很好的。今年到现在已经给当地种植管理的老百姓发了40多万元的工钱了,在我家合作社里做工的都是本村村民,一天最多的时候有80人左右在地里做工。”飞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说。
  在飞艳种植合作社的基地里,记者看到10余个村民正在给蔬菜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在地里做工的贫困户赵美群告诉记者,她家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经济压力大。今年在飞艳种植合作社做工到现在,一共挣了7000多块工钱,可以补贴孩子上学生活费。另外两个孩子都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扶贫资助,还贷了特惠贷。国家补足的10000元扶贫资金她用来买了两头牛,现在母牛也生小牛了,家里还喂了4头猪,“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开厂苹果红又红




开厂苹果红得惹人喜爱

  “山顶披满绿带子,山腰挂满红苹果。”时下,走进开厂村,首先夺人眼球的是挂满枝头又红又大的苹果,微风吹来,一阵阵苹果的清香便扑面而来。
  苹果地里,果农们正在苹果树上摘苹果,他们轻摘轻放,生怕碰坏了每一个宝贝。
  道路旁,买苹果的客商络绎不绝,一箱箱堆放整齐的大红苹果让客商爱不释手。
  “开厂村目前已种植苹果4160亩,亩产2500公斤左右,全村有420余户村民种植苹果,占全村总户数的51.9%,苹果产业成了村民增收、决战贫困的支柱产业,130户贫困户脱贫就靠它了。”村支书伸手摘一个苹果放在嘴里边吃边说。
  在官房组,今年66岁的安福德告诉记者,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是重度残疾人,唯一的儿子在安顺学院读大学,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家里的经济重担压得老人白发苍苍,很是憔悴。今年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安福德与弟弟一起种植了50余亩苹果,明年就会挂果,如今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家三个娃娃都在读书,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两个在威中读高中,家里没得其他经济收入,就种了5亩苹果,这两年都靠这5亩苹果补贴生活,明年我想再多种点苹果,让日子过得再好一点。”马贤乖对记者说。
  开厂村靠苹果致富和脱贫的群众很多,苹果产业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四营蒜苗点点绿

四营村蒜苗点点绿

  四营村是黑石头镇的贫困村,全村有7个自管委383户1587人,其中有贫困户164户647人。
  “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产业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这是四营村金家大坪子组群众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向往。
  记者走进金家大坪子组,看到秋收后的黑土地里长出了点点新绿,看到了群众致富的希望。
  “今年,县地税局帮扶我们20万元资金,成立鹏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依靠种植大蒜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种下的秋季大蒜,一共种植了100亩,有53户贫困户受益,其中有12户流转了土地,41户是我们发大蒜种给他们种。等大蒜成熟后老百姓返还一斤大蒜种,我们继续分发给贫困户种,其余的以10元每斤收购。一亩预计能产450斤大蒜,老百姓返还90斤大蒜种以后,自家还有360斤可以卖,相当于利用冬季闲置的土地种大蒜,一亩地有3600块钱的收入。”村支部书记浦省军给记者算了笔细账。
  “我家父母都80多岁了,眼睛也看不见。四个娃娃有两个在外地读大学,一个在威宁读高中,一个在读小学,负担重啊。前段时间,村支书来动员我们说用闲着的地种上大蒜,我种了两亩多,预计明年年初有8000多块钱的收入,还不影响春种。”罗稳庆笑眯眯地说。
  四营村在大力发展大蒜种植的同时,通组路建设也如火如荼。
  “以前的泥巴路,不但狭窄车子进不来不说,一到雨季出行简直无法。我们村里,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外出打工的小伙带媳妇回来,偷偷跑掉的就有20多个。”回忆过往,浦省军心疼地说。
  “前些年我们喂头胖猪,要赶几里路才能卖,坡太陡了有时猪赶到卖的地点就死了,还得找几个人抬回去。”村里的贫困户浦应国一脸无奈地说。
  浦应国告诉记者,眼看通组公路就要修到家门口了,心里很是开心,以前想都不敢想。
  此外,四营村吊岩组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也在大力推进中。
  展望未来,浦省军信心满怀,通组路修好,农产品外销不是问题,四营村还将大力发展烤烟、大蒜等经济作物,让全村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

  对话党委书记陈江海:自全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黑石头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以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为平台,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是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搬迁”“群众自愿,应搬尽搬”“整合资源,稳定脱贫”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推进2016年搬迁后续工作,扎实抓好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提早抓好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准备工作。
  其次是再接再厉,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按照贫困农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基本要求,积极用好秋收备耕下种有力时机,谋划秋冬季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实行全镇“一村一季”样板种植,确保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有成果。2017年秋季作物板块计划种植2105亩,其中种植绿肥1095亩、萝卜90亩、荞麦195亩、蔬菜630亩、种草养畜55亩、大蒜100亩。同时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经济,积极开展百万农民技能大培训,切实抓好苹果、花椒、蔬菜等样板种植,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