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16

威宁“人才+”激发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

作者:岳刚 柳勇 时间:2017-11-16 阅读:243


   本报讯(记者 岳刚 通讯员 柳勇) 近年来,威宁紧扣实现同步小康宏伟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乡土人才扶贫带富计划”、“情系威宁人才回归计划”、“人才扶贫、示范带动”工程,补齐脱贫攻坚人才短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化“智力”为“财力”,加速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增强自我持续发展动力,充分发挥“人才扶贫”裂变效应,扎实抓好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扶持和人才转化四措并举,努力开创人才扶贫示范新局面。
  “人才+选拔”,农村致富能人成为人才扶贫“领头羊”。通过乡土人才职称评审、人才扶贫带富先锋等活动,分类认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一技之长或较高威信的村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头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完善选拔用人制度,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扩大人才考察、选拔范围,制定符合本地实际选拔标准。依托农村能人拥有优质的资源禀赋条件,为基层挑选出有创造活力的人才,不断优化提升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技术和素质,切实做到脱贫攻坚人才为先的发展理念。
  “人才+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成为人才扶贫“生力军”。“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必须转变思路,把组织培养和本土挖掘相结合,基层组织和乡村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堡垒。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带着思路谋略进村寨、带着资金技术进田间、带着真情实感进农户,增进农村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干群感情”活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力量深入村组,走进田间地头,采取与群众面对面、手把手示范等形式,破解群众在种植、养殖方面技术难题,积极发挥“田秀才”、“土专家”的作用,给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充电补钙”、“传经送宝”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力争做到“培养一个能人、致富一个家、带动一个产业、影响一大批穷人”链条式人才培训储蓄模式。
  “人才+扶持”,引进人才成为人才扶贫“助推器。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性地战役,人才是打赢这场持久战的中坚力量,单靠自身培养和本土挖掘势单力薄,需要调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大人才的扶持力度,不断汲取扶贫经验、精准掌握扶贫需求、创新扶贫思路、开拓人才扶贫创新举措。并依托其市场、技术、设备、信息、管理等对人才扶持形成合力,拓宽群众发展思路、激活群众发展潜力。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能人+穷人”的发展模式,“强带弱”、“富带贫”,以三级自制创建为抓手,创建“十户一体”,实现抱团发展。
  “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成为人才扶贫“新动力”。威宁通过科技人才领办创办生态高效农业,发展高收入、高科技的扶贫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生态高效、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产业园。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催化人才技术变资本,不让科技成果睡大觉。鼓励农户尽快实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现代新兴产业发展成果,支持企业(合作社)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通过成果展示,发挥现代科技人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