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增收入 群众收获幸福感
作者: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11-17 阅读:291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二十二
强产业增收入 群众收获幸福感
强产业增收入 群众收获幸福感
——牛棚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侧记
记者 何欢 李云侠

龙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冰心苹果获丰收

新山村群众在龙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采摘苹果

龙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冰心苹果获丰收

新山村群众在龙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采摘苹果
深秋季节,走进牛棚镇,苹果园果实挂满枝头,蔬菜基地的葱绿覆盖大地,通村公路延伸至美丽村庄,幸福笑容洋溢在群众脸上……一幅幅关于收获和幸福的美好图景呈现在眼前。
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牛棚镇结合实际,突出产业扶贫,强化基层党建,为贫困户理思路、上措施、增收入,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致富门路和增收项目,有力有效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强产业增收入,群众致富有门路
在牛棚镇新山村龙山经果林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内,红彤彤的冰心苹果挂满果树枝头,十多位村民正在忙碌着采摘,一筐筐红苹果堆积如丘,等待外运销售。
正值苹果收获季节,合作社负责人曹宣明这段时间特别忙碌。和他一样忙碌的,还有在新山村几十位苗族群众。
曹宣明介绍,该基地种植冰心苹果1000余亩,主要是流转新山村87户群众的土地,群众不仅每年可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果园里务工“领工资”。
吴现珍是新山村的贫困户,平时负责给合作社看护给苹果基地,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每天在基地上的务工费80元另算,他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
曹宣明说,每到秋收季节,是苹果基地用工量最多的时候,最多时每天有七八十人在基地里劳作,而在这些务工的群众中,有三分之一是周边村寨的贫困户。
曹宣明的苹果基地,只是牛棚镇十多个苹果基地之一,今年,该镇的精品苹果基地还在不断延伸,在苹果种植面积达4.83万亩的基础上,牛棚镇预计今冬明春再种植苹果2万亩。目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户均4.5亩。
牛棚镇主抓产业发展助脱贫,按照市委“113攻坚战”和县委“213535”,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谋划“63221”产业发展,即着力打造60000亩精品苹果主导产业、重点打造30000亩优质核桃特色产业、稳步推进20000亩烤烟传统产业、着重打造20000亩特色蔬菜辅助产业、择优打造10000亩花椒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牛棚镇特色产业规划已初现雏形。牛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仲晶初略算了一笔账:今年共种植苹果2万亩,全镇累计完成苹果种植4.83万亩,户均4.5亩,已挂果8000亩,今年预计产量达2000吨,产值可达800万元,户均收入750元;核桃种植2.6万亩,户均2.4亩,已挂果1.2万亩,年产值达7200万元,户均收入达7100元;无公害蔬菜种植5000余亩,户均0.5亩,户均收入达2500元;烤烟2.7万亩,户均2.5亩,产值8700万元,户均收入8000元;种植优质马铃薯1.65万亩,产值达3300万元,户均收入3200元……每一项产业,都能为群众算出收入账,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实实在在的希望。
抓党建助脱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正值秋冬种季节,牛棚镇各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特别繁忙,很多群众抓住每次到讲习所“充电”的机会,学习秋冬种植技术发展生产,了解脱贫攻坚政策、思路、方法、技能,坚定了脱贫信心和决心。
牛棚镇按照市委、县委关于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工作部署,优化党组织设置,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和组上,在20个村(社区)215个自管委,900个“十户一体”的基础上,设立13个党总支、82个党支部、105个党小组,实现党支部覆盖全部村民小组,党小组覆盖全部自管委。健全运作模式,以“讲上级精神、习感恩奋进;讲惠民政策、习精准施策;讲脱贫技能、习致富本领;讲社会风尚、习文明礼仪”“四讲四习”为重点,通过群众会、报告会、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讲清楚脱贫攻坚的政策、思路、方法、技能,提高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进而有效提升脱贫攻坚的能力。
群众忙“充电”,干部忙帮扶。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牛棚镇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三进三增”活动,深入贫困农户家中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制定措施,促进增收,落实贫困帮扶资金320万元助其脱贫致富,落实“特惠贷”340户,发放贷款1300万元,使贫困群众有了发展资金。
抓好改革促脱贫。牛棚镇在三河社区抓“塘约道路”试点,以“能人引领发展,带领普通农户发展,扶持贫困户实现脱贫”为抓手,坚持以巩固农业为基、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实现“家家有其产、人人有其业”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户入社,发展村社一体,采用“村两委理思路+能人+技术+资金+规模”的模式促进农村变革,将农户手中的资源集中管理,集体经营,合理运用,提高经济效益。设立种植、养殖、运输、建材、建筑5个团队,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和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实现抱团发展。
“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社会认可度。这是牛棚镇抓脱贫攻坚工作基本遵循。”马仲晶介绍,目前,牛棚镇已完成农村土坯房(危房)抗震改造4637户,其中特困户200户;11个村29个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全面完工,基本解决饮水困难地区安全饮水难题,惠及贫困户443户1813人;全镇深度贫困村团山村16.2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团山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农户共获得土地流转资金1140万元,团山村、新营村涉及农户户均收入达2.6万元;教育扶贫更加广泛深入,现已资助233名大专以上精准扶贫学生助学金151.45万元,资助482名高中以上学生助学金224.812万元,资助120名中(高)职学生助学金47.04万元。
有扶贫政策、有干部帮扶、有产业项目、有增收门路,有了脱贫信心和决心,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牛棚镇1609户7356人建档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小康梦”正逐步实现。
对话牛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仲晶:脱贫攻坚,牛棚镇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全镇1609户7356人建档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围绕思想引领,筑牢基层党建促扶贫。扎实开展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工作,以“四讲四习”为重点,不断推动讲习所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把脱贫攻坚讲习所建成广大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的重要平台。践行“塘约道路”引领和带动各村(社区)积极参与进来,组织起来,实现自我管理,抱团发展,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步伐,全面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围绕产业转型,突出谋划特色农业抓扶贫。按照全镇“63221”产业发展规划,抓好苹果、核桃、烤烟、蔬菜、花椒产业发展步伐,助推脱贫攻坚。
围绕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抓扶贫。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努力抓好生态家园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狠抓“组组通”公路建设,继续改善农村交通、广播、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培养群众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加强集镇设,完善配套功能, 营造优美的集镇环境。
围绕古镇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牛棚镇有600余年历史的白碗土陶工艺和200多年的土目庄园,也有川洞海子、邓家营等五大水库及月牙湖蓄水。牛棚将以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着重将集镇的风貌整治、水体公园的建设与土目庄园的恢复重建为一体,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过境给带来的优越交通条件,打造民族风情小镇,建设古色古香、山环水绕宜居牛棚。同时,加大苹果产业发展力度,使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全面构建农旅一体化参与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推进牛棚镇经济跨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