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22

牛栏江畔的脱贫故事

作者:马召凤 周星 时间:2017-11-22 阅读:326


 牛栏江畔的脱贫故事
——斗古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速写
记者 马召凤 周星


通组路正在快速掘进


技术讲习进农家


辣椒丰收

  时下,斗古镇脱贫攻坚的信念化作了忙碌的身影,成为田间地头一声声机器的轰鸣、一个个忙碌的劳作者、一片片新耕的田和一条条新修的路。
  “要找到好的产业,然后把农产品运输出去,这样才能发展经济挣钱。”对于发展产业的渴求以及对路的需求成了斗古镇最为迫切的脱贫攻坚战役。
  九月以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在这里打响。

★★调整产业结构  打响新产业之战
 
  在斗古社区木桥组,成片的土地已经翻犁完毕,今年比往年提前了好几个月。按照当地的习惯,土地翻犁一般都较晚,每年都要在冬雪之前才会完成这一农事活动。
  “今年不行了,大家的土地都没闲着。”李石金已经50多岁了,此时叉着腰,站在地里吧嗒吧嗒地抽烟,猛地抽完一支烟,又开始两手扶着犁地的拖拉机在地里来回忙碌。对李石金来说,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上面政策好,鼓励发展农业经济,还组织了技术培训,没道理不好好整。”李石金是斗古社区木桥组的贫困户,多年来,一直都挣扎在贫困边缘之上,今年,村里准备发展蔬菜产业,李石金最先作了尝试。
  “入股15亩,明年春天收获了蔬菜之后接着种其它作物,不耽误。”15亩土地以每亩地300块钱的价格入股之后 ,李石金成为斗古镇瑞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社员。土地入了股,李石金总算能安心在合作社打工了,在自己家地里打工,每天80元。“划算的很啊。”李石金盘算着,等到蔬菜丰收,直接拉到外地已经签了订单的市场上,自己就可以坐着等分红了,算下来,除了打工的工资之外,分红和土地的流转费用能给他家带来一笔不少的收入,两三万块钱绝对少不下来。
  斗古社区靠近斗古镇集市,长期以来都以传统的苞谷、洋芋为主要农作物。今年9月份,镇里开始组织村干部发展新的经济产业,利用斗古社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发展种植娃娃菜、甘蓝等蔬菜作物,很快得到百姓的响应。
  今年秋季,预备先种植70亩,等秋季蔬菜收上来之后,第二季将扩大面积种植500亩。目前,合作社已经纳入了17户贫困户,入股和打工的都有,不仅解决了秋冬季土地闲置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关键是能解决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这么好的想法,大家都受益。这两天栽下去,一开春就见成效。”24岁的钱超是合作社社员,他家的5亩地现在都已经入股给了合作社。
  “秋季攻势开展以来,斗古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今年发展种植斗古社区的蔬菜产业,在全镇也开始发展种植辣椒,共计5000亩,目前正在量地阶段。”斗古镇党委书记郑忠平说。
  秋季攻坚不仅是一场与贫困作斗争的攻坚战,更是一场改变传统,打响秋耕的发展之战。

★★道路修进山  毛驴“卖”出村
 
  10月份的一个早上,廖文才吃过早饭后就牵着家里喂养了好几年的小毛驴往街上去了。往日赶集,他都要背上些野生地瓜或者家里的农作物上街售卖,但是今天,他除了小毛驴什么都没带。因为今天他是去卖这只小毛驴的。
  站在牲畜交易市场上抬了一会儿价,廖文才揣着2000块钱买了些菜就回家了。
  这个月,斗石镇米乐村里已经有几十户人家把家里的小毛驴给卖了,截至采访结束时,这个曾经以小毛驴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米乐村,已经有40多户人家把曾经唯一的运输工具送到了集市上卖了。
  今年9月20日,威宁组组通交通战役打响,伫立在牛栏江畔的米乐村,开始有了挖掘机的轰鸣,曾经连人都站不稳的山头上,挖掘机凿开了一条通道。从此,“小米乐,篾背篓,人背马驮七只脚”的交通状况成为了永久的历史。
  “交通才是我们这个村最难的一场战役,也是最有意义的秋季攻势。”村主任廖连洪此刻正站在新挖出来的土路上,看着挖掘机在大山里一点点的掘进。米乐村一度因为陶制品而出名,而这几年,随着陶制品出名的还有米乐村落后的经济现状。而落后的交通正是米乐村往前发展的一大阻碍。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难以进来。
  落后的交通于米乐村而言是致命的痛。
  2015年,村民宋万福就差点因为闭塞的交通而丧命。“被一头牛抵伤了,没办法去医院,差点要了我的命。”宋万福重伤之后,刚好遇上秋雨连绵的日子,车出不去,最后还是村子里的邻居把宋万福背到通路的地方搭上顺风车才顺利到达医院。
  如今,村子里的路正在一点点掘进,宋万福闲着没事儿总喜欢跑到挖掘机边上看,看这庞大的机器如何把大石头挪开,劈出一条新路来。
  而正站在一旁的村民宋征永也感叹着自己以前修两间房子用了好几年,原因就在于路不通,建筑材料全靠小毛驴运输和自己的肩膀扛出来。
  组组通战役打响以来,米乐村作为最先开展组组通建设的一个村落,把修通这条路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这条连接斗古镇石营村—米乐村—牛棚镇的通组路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始掘进。“12月31日前完工,到时候还要铺上水泥。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这些地方还能通路。”作为土生土长的米乐村人,廖连洪难掩喜悦地讲述着他对这条路的期盼。
  路通了,毛驴就卖了。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斗古镇围绕自身实际,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建设作为秋季攻势的主战场,一边是发展新产业的探索,一边是下力气下苦功的交通大会战,两头并进,在这个秋季如火如荼。
  “要把土地种出名堂来,要让这些种出来的东西有个好去处,产业创新和交通建设缺一不可。”郑忠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