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下崛起的幸福小镇
作者:马招轮 时间:2017-11-22 阅读:226
梅花山下崛起的幸福小镇
——新发布依族乡脱贫攻坚纪实
通讯员 马招轮
战役一:修好每条路
初冬的新发,处处是生产,村村搞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新发乡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强化交通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农村通组公路建设,联通“中动脉”,串通“小动脉”,彻底改变新发落后的交通面貌。
过去的新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生存环境恶劣。2014年的新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5161人,贫困发生率达32%。
“一直以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我们这里的真实写照。”曹家沟村支部书记曹青松说。“以前我们这里路面窄,坑坑洼洼的,只有摩托车勉强通过。”
如今一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即将进入村寨,有通往村里的幸福路,这里的群众将从此和过去山路、烂路告别。
在该乡龙滩村,笔者看见一条条水泥路在大山上盘旋,像一条条巨龙。村民们不再走泥巴路,买卖东西不再肩挑背驼了。现如今一条条硬化公路在大山深处盘旋,伸向各村寨,把山里山外连成一体,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硬化公路带来的便捷,村民非常高兴。
中心村村民罗志荣告诉笔者:“我万万没想到我们这里能够通水泥路,以前一个拖拉机都过不了的,现在这个大车小车都来得了,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我们非常高兴。”
据介绍,该乡规划设计的新发至玉舍长15.2千米宽8.5米的二级公路、电视塔至新发的28.5千米三级公路提级改造、金钟至龙场至新发的三级公路提级改造已全面开工建设,另外9条44千米循环路以及132条262.36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建设等现已陆续启动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交通大会战组组通战略部署,该乡预计2017年底实现村村通硬化路,2018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彻底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为新发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战役二:做好“5个3”
镇强村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为让群众尽快摆脱贫困,除了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之外,新发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蔬菜果树满山、牛羊成群、小微企业正兴……初冬新发,处处欣欣向荣。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新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新发乡在形成“12255”产业发展格局的同时,以“五个3000”产业(即种植3000亩长寿豆;3000亩辣椒;3000亩冷凉蔬菜;3000亩薏仁米;3000亩小黄姜)为抓手,实现31个村产业全覆盖。
“在认真抓好“五个3000”产业的同时,今冬明春我们还计划种植青薯9号马铃薯25000亩、大蒜400亩、百合200亩、白芨150亩等。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紧盯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优势特色种养殖业,积极探索新型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委书记毛海峰介绍说。
战役三:种好马铃薯
新发,地处高寒地带,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马铃薯种植。近年来,新发乡及时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依托悠久的马铃薯种植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马铃薯种植,着力打造高原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扶持种植大户,不断引进新品种,马铃薯种植成为该乡的龙头产业,为5万多农民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昔日的充饥薯、救命薯、饲料薯一跃成为如今的致富薯、脱贫薯、奔康薯。拓宽了老百姓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步伐。
红旗村支部书记李章红说:“回想过去,新发的马铃薯根本就没有规模可言,老百姓都是在自家的地里‘小打小闹’,最好收成也就一亩地两三百斤,自家吃都不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靠马铃薯种植来发家致富。”
过去的新发,农民思想守旧,创新意识不强,种植方式传统化,加上品种老化,种植不规范。
近年来,新发乡在顺应自然规律中找出路,在适应经济规律中求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马铃薯种植,从传统种植中解脱出来,由粗放型的劳动产业转变为密集型的劳动产业,走科学化、规模化道路。全方位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在创新马铃薯种植产业的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新发乡马铃薯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为该乡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了解,去年新发乡种植马铃薯20000亩,今年该乡将引进中农发集团在啊嘎、红旗、贵坪等20多个村实施25000亩马铃薯种植;同时在啊嘎、联合、开兴、开坝等村实施500亩以上三膜马铃薯种植。
“新发乡将继续大力发展新发乡马铃薯种植产业,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使马铃薯种植成为新发乡的龙头产业,为促进新发5万多农民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新发乡分管农业同志如是说。
战役四:栽好经果林
驱车新发,天高云淡、森林苍郁,满眼的绿意诠释了新发生态建设提升“绿色颜值”成功的秘诀。这得益于新发实施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绿色生态产业新路。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新发乡有机协调生态与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助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日前,走进新发乡龙滩村1500亩的软仔石榴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石榴树映入眼帘,望也望不见边。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生态水果已成了该村优质产业的一张名片。
龙滩村因海拔较低、气候宜人,比较适合种植石榴等果树。如今,龙滩村成为当地有名的“果园村”,村子内每户人家基本上都种果树,当地居民从果树种植当中收获了技术上的纯熟,也收获了生态的恢复,更收获了经济上的发展。
“守着良好的生态,我们下一步准备发展乡村生态体验游、果园采摘游等旅游业,让生态美百姓富不再是发展的悖论。让龙滩村群众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村支部书记曹顺友规划着龙滩村的愿景。
据了解,新发乡今冬明春还将计划再种植经果林29667.2亩,防护林11753.2亩。其中皂角1010亩、桐籽462.8亩、石榴2030.8亩、花椒5748.9亩、核桃18016.5亩、榛子418亩、板栗1247.3亩、方竹725亩、华山松10036.4亩。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不仅富了群众,也绿了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