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觉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直击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时间:2017-11-24 阅读:549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二十六
哲觉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直击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鱼腥草采挖忙

鱼腥草采挖忙
初冬时节,走进威宁南大门哲觉镇,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繁忙的脱贫攻坚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哲觉镇广大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干部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一边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一边指导农民调结构扩规模,加快致富增收奔小康的步伐。
“虽然哲觉镇2013年就摘掉了贫困乡镇的帽子,但截至目前还有12个贫困村1882户6256人尚未脱贫,可以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但再艰巨的任务,我们都有信心和决心战胜。今年计划脱贫456户2014人;除了财政兜底的407户942人之外,剩余的1019户3300人计划在2019年前全部实现脱贫。”镇党委书记张睿说。
大桥村里药材好
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草药淡淡的清香在空气里弥漫,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走进大桥村二组,一眼望去,一块块丰收在望的中药材地镶嵌在大桥河畔,药农喜上眉梢。
时下正是百合、当归、党参、板蓝根、桔梗、半夏、木香、韭菜等中药材的采挖时节。
“我家今年种了8亩多的中药材,有百合、党参、板蓝根和韭菜几种。现在我挖的是当归,一亩当归能卖5000多块钱,比种包谷、洋芋划算多了。今年我算了哈,我家种的中药材全部卖完能有5万多块钱,供家里的开支是没问题的。”村民夏成帮抖了抖手里挖起来的当归笑眯眯地说。
“我家有三个娃娃,一个在安顺读大学,一个在贵阳读职校,一个读初中,负担重啊。今年年初,村主任说种中药材效益好,叫我跟他们一起种,我种了4亩木香、2亩当归和1亩百合,按今年的价格能卖3万多块钱,经济也要宽裕点了。国家政策好,给了我家1万块钱的扶贫款,我买了1头母牛来喂,现在繁殖了1头小牛,还喂了3头猪,虽然苦,但是我也想多苦点钱,争取早点脱贫。”村里的贫困户江强才笑着说。
据了解,大桥村是哲觉镇计划今年出列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3个组423户1298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29人,今年计划脱贫66户。
“我们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植中药材,全村423户人家中,有400余户种植中药材。中药材今年的收购价格不错,大桥村今年能出列。”村委会副主任丁鲜会信心满满地说。
瓦渣河畔小葱绿
瓦渣河畔风光美,河岸人家脱贫忙。
正午,记者走进瓦竹村。烈日炎炎,太阳照在瓦渣河上,波光闪动、清澈见底。
瓦渣河畔绿意盎然的景象让记者忘记现在已是初冬时节。绿油油的小葱,像是两条绿色的带子铺在两山之间,河的两岸,像一幅令人陶醉的水墨画。
“我今年在村里流转了20余亩土地,种小葱卖,10月初卖了2000多斤给水城老板,1斤小葱卖2块钱,卖得4000多块钱,现在地里的,再过1个月就能卖了。小葱在我们这里一年可以种三季,一季一亩地能产3000多斤,有6000多块钱的收入,比种包谷洋芋划算。按照现在的价格,我家这季小葱能赚6万块钱左右,生活比以前富裕了,脱贫不是问题,要是老像以前种包谷洋芋,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正在地里给小葱浇水的贫困户丁玉恩高兴地说。
“瓦竹村的水资源丰富,海拔低、气候好,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蔬菜,现在交通条件好,种了也拉得出去,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支部书记丁玉红说。
村里的精准贫困户刘贵华告诉记者,她丈夫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孩子在读中专,家里的经济负担就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平时就在丁玉恩的葱地里帮忙干活,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补贴家用。以后准备跟着丁玉恩一起种葱卖,这样家里的经济收入也会多一些,争取能早日脱贫。
瓦竹村有6个组513户2217人,目前未脱贫的贫困户有57户201人,今年脱贫15户66人。
在瓦竹村,不止种植小葱成为脱贫的法宝。当地群众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草山草坡的优势,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养牛业。
走进怡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忙着建设养殖场里的饲料配备房,焊接钢架屋顶的电光火花四射,仿佛射出了一道道幸福的光芒。而在牛圈舍里,数十头刚刚购买回来饲养不久的西门达尔,正在贪婪地吃草喝水。
“我们的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土地”等方式发展,目前已经有24头牛200多只羊,6户精准扶贫户和4户搬迁户参与其中,下一步计划发展到60头牛,加快大家增收致富步伐。”丁玉红说。
对话哲觉镇镇长朱达聪:“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哲觉镇着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着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着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着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硬仗,确保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产业发展,依托中药材种植和蔬菜种植2个产业园区,按照“4222”的模式,即实现4万亩中药材种植,2万亩高山冷凉蔬菜,2万亩黄梨、软籽石榴为主的经果林,大牲畜存栏达2万头以上。
具体规划在营红、营坪、公平3个村沿公路一线,建千亩蔬菜示范园,带动88户贫困户发展;在米乐、对面坡、坪营三个村的红嘎梁子建千亩中药材示范园,带动 67户贫困户发展;在坪营、大桥2个村建千亩丹参种植示范园,带动48户贫困户发展;在瓦竹、中发、海田、马桑林建千亩小葱种植示范园,带动107户贫困户发展;在哲觉、发财冲、里可3个村建千亩辣椒种植示范园,带动58户贫困户发展;在新营村2000亩苹果基地内建果药、果蔬林下示范园,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价值,带动75户贫困户发展。利用特惠贷及上级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采取长-中-短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户均种植中药材2亩,户均养牛2头,确保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