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产业发展 激发攻坚活力
作者:夏超 时间:2017-11-27 阅读:201
“把脉”产业发展 激发攻坚活力
——中水镇新时代讲习所小记
记者 夏超
连日来,中水镇新时代讲习所的讲习员在烽火村苹果基地,为种植户讲习苹果种植技术,“把脉”苹果产业发展。
讲习现场,“农技专家”给农户发放相关种植书籍资料,并采取“理论讲习+现场实践”的模式,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详实的数据给大家讲习了苹果生长所需土壤环境特点、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并深入基地,现场讲授了田间疏水、修剪枝条和病虫防控等知识。
“今年部分苹果都已经开始挂果,但听说第一年不能留果,我非常着急,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当时心情挺复杂,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把它剪掉了。今天,讲习所专家们到现场为我‘把脉’,让我明白了不能留果的原因,同时也学到了苹果种植的很多技术。”苹果种植大户訾桃洪高兴地说。
中水镇是苹果产业大镇,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新增有机苹果种植1200亩,总投资6000万元,主栽品种为“红富士”,苹果种植不施农药化肥,土壤用禽畜粪便培肥,涉及该镇小寨、建山、烽火3个村(社区),受益农户达271户14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40人。
管理技术措施得当,有机苹果产业能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经济效益。
贫困户马培荣今年把50亩土地都种上了苹果苗,自讲习所开办以来,不论是在镇、村、组上,还是在田间地头,只要听到有讲习员来讲习苹果种植管理技术,马培荣每场必到。
“学好苹果种植管理技术,我才会有信心管理好苹果林。”马培荣说。
“烽火村是我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虽地方偏远,但我们学习中央精神不能落后,越是贫穷越要树立信心,越要有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和干劲。作为村民,我们要破除陈旧观念,找准贫困根子,解开思想扣子,树立致富信心,决不能有‘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思想”。烽火村驻村第一书记管韬讲习中鼓励大家。
据了解,目前中水镇共开展讲习219场,参加人数13700余人次。讲习内容以贴近农民群众实际的种养殖技术培训为主。做好技术培训,不仅能让群众管理好自己的土地,还能够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通过在苹果基地打工来获取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的目的。
中水镇新时代讲习所不仅注重“讲”,更注重“习”的具体实践。
11月中旬,记者采访时,该镇花园村的一片空地上,聚集了100余名群众,讲习员邹春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十九大精神“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大白话”。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把老百姓现在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改成种蔬菜、种辣椒、种苹果以及发展养鸡、养牛等产业,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家真正受益。”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农民们愿意听、听得懂。面对农民提出的问题,邹春望都细心解答,用政策、用事例打消大家的疑惑。
邹春望介绍,每次讲习活动中,工作人员都向群众发放信息反馈表,真正做到“菜单”“点单”相结合,发挥新时代讲习所的作用,前来学习的群众积极性高涨,主动填写,纷纷表示愿参与到扶贫产业的脱贫实践中来。
“‘新时代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说的这句话,使我们的讲习所踏上了新征程,激发了脱贫攻坚工作新活力。”该镇党委书记孟广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