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秋收 战贫困
作者:李云侠 何欢 时间:2017-11-28 阅读:210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
忙秋收 战贫困
——迤那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走笔
记者 李云侠 何欢

青海坪子郁郁葱葱的荷兰豆

青海坪子郁郁葱葱的荷兰豆
暮秋,走进迤那镇海升苹果基地,大片的苹果树卸下了果实,压弯的枝条又伸展开来,村民们一边说笑一边麻利地给枝条“上绑”固定,为下一年的丰收作准备。
在苹果装箱库房,一堆堆红彤彤的苹果早已被客户订走,空气中只留下浓浓的诱人果香。
秋收算得上海升苹果基地最忙的时节。今年,海升基地的苹果总收成约300余吨,周边百余名群众到基地内打工参与采摘和装箱,每人每天工资从80元到200元不等,大家忙活了一个多月才采摘完毕。
“我们的苹果最贵的卖到218元每箱,平均达到近8块每斤。”负责计件的工人介绍,苹果采摘后立马就到库房套袋装箱发运出去,有三分之二的苹果销往重庆、昆明、贵阳等周边城市大型超市。
正在库房劳作的村民吴家甜告诉记者,她家有4亩多地被海升苹果基地流转,一年的流转费用3000多元。她和父母一家三口在这里打工,3个人一个月工资差不多6000元,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有五六万左右。
她说:“感觉就是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在外面虽然说工资高一些,但是吃用下来还是跟这里差不多,所以还是宁愿在家里,做啥事都方便。”
苹果丰收又赶上好市场,商家和百姓都喜笑颜开,周边许多村民更是跃跃欲试。
村民陈海鹏说:“看到苹果市场这么好,我明年想在自己家地里多发展苹果。”
海升苹果基地只是迤那镇秋收的一个缩影。2017年,迤那镇共种植优质烤烟2.07万亩、中药材1万亩、马铃薯5万亩(其中三膜洋芋600亩)、精品苹果1万亩、李子树种植500亩、魔芋种植300亩、葡萄种植222亩、万寿菊种植5186亩、油牡丹种植374亩、党参种植1225亩、花椒种植818亩……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原来老百姓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秋收的镜头也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变成现在的大家一起上的“热闹”。
走村窜寨,每个村寨的秋收图景都有所区别。“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成效初显。
中海村的苹果、新田村的魔芋、中海村的葡萄、青山村的花椒、莲花村种草养畜……
在青海坪子,我们见到了56亩含苞待放郁郁葱葱的荷兰豆。
合作社负责人付俊杰说:“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亩地纯利润8000元左右,今年这批荷兰豆预计能收入40余万元。”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该村10余户贫困户常年在基地耕作,以每天70元的工资作为报酬,土地被流转的,每年年底还可以领到每亩600元的流转费。村民笑着说:“我们也算得上半个工薪族了。”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迤那镇共有种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34个,种养结合、“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在海升苹果基地,村民还在采访现场编了一句顺口溜,告诉我们他们的新生活:“现在农民真是好,政府领导带头搞,田间地头连片种,一到秋收忙个够,忙完销完拨算盘,全家老小有盼头。”
所谓“兜里有钱,心头不慌”。秋收,托起了村民们全年的希望,让发展的步伐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村民无不欢欣愉悦。
在迤那镇下一步的规划当中,我们了解到,迤那镇将按照“122345”(即:1万亩蔬菜、2万亩烤烟、2万头大牲畜、3万亩优质马铃薯、4万亩苹果、5万亩经果林)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工作,抓好迤那的脱贫攻坚工作。
在春天撒播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勤劳的迤那人正继续着这个过程不断向小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