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29

脱贫攻坚 我们在行动

作者:卯龙艳 岳刚 时间:2017-11-29 阅读:231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一
 脱贫攻坚 我们在行动
——龙场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见闻
记者 卯龙艳 岳刚




树舍村正在修建通组公路




尖山村群众正在种植百合




田间耕地忙


  深秋九月,行走在龙场镇的田间地头,但见老百姓忙着收庄稼的身影,到处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百合种植基地内,前来务工的老百姓正忙着栽种;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内,讲习员正热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种植致富经验;易地扶贫搬迁户正忙里忙外收拾着新家……
  自从脱贫攻坚战秋季攻势的号角吹响以来,龙场镇立足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全面推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全力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产业调整:铺就百姓致富路
 
  “原来我们村主要种植的是洋芋、苞谷,群众的投入和产出基本上只能收支平衡,有时候甚至肥料钱都捞不回来。从去年开始,我们在龙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积极谋划发展产业,今年主要种植百合,由合作社牵头与云南的药材商签订合同,种出来的百合由药材商保底回收,老百姓的热情很高。”龙场镇百合种植基地所在的尖山村村支书李兴军介绍说。
  2016年,尖山村种植苹果1000亩、核桃1000亩,今年计划种植百合20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百合种植,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群众不仅每年每亩地有400元的流转费,闲时还可以在基地内打工,每天有70元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
  “原来我们没种过百合,但是听说效益很好。现在种洋芋包谷没前途了,我们还是要试试种其它的东西。”尖山村灯龙组村民李林顺说。
  作为一个农业大镇,产业脱贫是龙场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龙场镇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全力推进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以小黄姜、油桃、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为依托,坚持生态高效、市场导向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转变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链,让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让产业发展正真助力脱贫步伐。
 
通组路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在龙场镇树舍村农建办果园至余家沟组通组公路施工点,记者看到两台挖机正在挖土方,工人们正忙着堆砌路基,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树舍村的‘穷根’就是路,因为道路不通,我们种出来的水果拉不出去,外面的商家也进不来,水果品质再好也没办法。”树舍村村支书李保才感叹道。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树舍村一直是龙场镇的产业大村,但是交通不便一直是这个村发展的“瓶颈”,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该村的苹果、黄梨、油桃、小黄姜等农产品运输全靠肩挑背磨,同时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严重困扰。
  想致富,先修路。说干就干,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伊始,龙场镇便把打赢“组组通”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先急后缓,先难后易”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落实,全镇组组通公路第一期预计完成23条道路建设,共计25.82公里,目前已启动18条25.8公里。
  “我们现在修的这条通组公路全长3.9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通组公路修好后,我们村50户300多人的出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李保才说。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大山天地宽
 
  翠峦环绕,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干净,一幢幢崭新的黔北民居小洋楼窗明几净,昔日住在深山里,人背马驮路难行,一下大雨不敢睡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在树舍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已经搬进新家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正热火朝天打扫卫生、整理家私。
  “我老家在余家沟组,那里是滑坡地质灾害地带,不安全,我家9月份就搬到这里来,搬来后交通方便了很多,孩子上学也近了很多。这个房子是政府帮我们修的,二层小洋房,每家有两个门面,以后还可以做生意,挺好的。”刚从余家沟搬出来的陈中才说。
  树舍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主要涉及该村地灾易发区余家沟组的易地搬迁户84户341人。老百姓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不仅孩子就学方便了,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保障。
  目前,龙场镇大力加快完成2016年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收尾工作,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对象“大走访”活动,确保2016年集中安置点入住率达到100%,确保旧房拆除100%,针对2016年项目配套完成情况、就业情况、搬迁户信息精准自查自纠复核情况,每月进行抽查整改。同时,结合产业布局盘活安置点的后续发展,建立完善干部职工跟踪包保服务制度,强化保障服务,确保搬迁对象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对话龙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绍云:自全县的秋季攻势开展以来,龙场镇结合实际,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坚决打赢四场硬仗:
  一是打赢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实施13个极贫村的组组通公路项目,同时还实施了29个安全饮水点工程,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和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打好异易地扶贫搬迁硬仗。2017年龙场镇总共搬迁了199户1098人。
  三是打好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硬仗。全镇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社保参保率100%,危房改造四类人员已经全覆盖,预计年底能把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四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龙场镇结合实际提出了10万亩经果林、10万只家禽、5万亩中药材、1万亩烤烟的种养殖计划,达到户均6亩经果林、3亩中药材,户均2头牛、3头猪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龙场将实现产业全覆盖,长中短结合,使全镇4110户19949个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最终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