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有“美食”
作者:周星 时间:2017-11-29 阅读:274
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有“美食”
——威宁为鸟类建设“冬季大食堂”
记者 周星

到草海周边越冬的黑颈鹤。(冶付红 摄)

草海周围种植的茅稗长势喜人

到草海周边越冬的黑颈鹤。(冶付红 摄)

草海周围种植的茅稗长势喜人
11月23日,-1℃。
在草海边胡叶林、温家屯、朱家湾一带,一片片茅稗长势喜人,一群草海守护员正在冒着严寒开展田间作业,他们一边除草,一边挖黑颈鹤喜食的马铃薯。这些马铃薯并不捡拾回值守站里,而是故意散落在田间地头,方便黑颈鹤在恶劣天气也能觅到食物,安全越冬。
据了解,每年11月初黑颈鹤开始陆续迁往草海越冬,12月底大量迁徙,每到凝冻天气,草海守护员们每天都要到黑颈鹤夜息地投放玉米,给黑颈鹤准备食物。
为了让越冬鸟类吃上“美食”,草海管理委员会按照《贵州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2014年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补贴资金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喜食植物种植实施方案》要求,于今年清明节前后在胡叶林、温家屯和朱家湾三个点连片种植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喜食植物1212余亩,其中白三叶360亩、紫花苜蓿360亩、水莎草300亩、马铃薯22亩、茅稗170亩。
经过近8个月的精心管护,该项目实施效果初显,马铃薯22亩测算产量90200斤、茅稗170亩测算产量13000斤,为陆续来草海越冬的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建设了冬季大食堂。
“目前马铃薯已成熟,茅稗也挂穗进入采收期,茅稗成熟让成群的黑水鸡、骨顶鸡、斑嘴鸭、家麻雀等林鸟和水鸟找到了觅寻美食的地方。今年水莎草移栽后生长进入块茎生长期,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已发芽长势较好。”胡叶林片区守护组长赵庆军告诉记者。
植被对鸟类来说,是赖以生存的条件。它们在这里寻找食物,栖息,寻找伴侣,以及繁衍下一代。而草海的每一棵植株,从花到叶,再到果实,以及附着它们生长的昆虫,从冬天到春天,为这里生存的鸟儿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