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30

脱贫攻坚意正浓

作者:夏超 时间:2017-11-30 阅读:227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四
脱贫攻坚意正浓
——玉龙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记者 夏超


“组组通”公路建设大决战



群众细心管护秋冬蔬菜
 

  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玉龙镇抓住“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脱贫攻坚”两个“龙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启动“组组通”公路建设,发动产业攻坚为群众致富“搭桥”。
 
◆围绕“早熟”谋脱贫◆
 
  初冬,玉龙河畔温暖如春。
  玉龙河两岸的土地里蔬菜吐绿,仿佛铺了一层绿地毯,到处都是农民浇水、除草、施肥的场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了解,玉龙镇以玉龙河流域为轴,依托地处两省三地四县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新发、新民、田坝等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在秋冬季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14000亩。
  为突出秋冬早熟蔬菜这一优势资源,玉龙镇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特色农作物,注重产业、规模、特色三大效益,建设小水窖、输水网管,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加强配套技术知识培训,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早熟蔬菜,准备在两省三地打造玉龙“早熟蔬菜产业”品牌。
  在玉龙河畔,尝到早熟蔬菜种植甜头的百姓纷纷加入到“早熟蔬菜产业”的行列中来。
  新发村的郑英自已有土地7亩,又在村子里租了6亩土地,种上莴笋、花菜、大蒜等作物。据郑英介绍,夏秋季节种植四季豆收入5000多元,秋冬季种植农作物的综合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
  新民村的贫困户张民宽也租了6亩地,用于种植莴笋。记者了解到,玉龙河两岸的莴笋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平均价格5毛钱一斤,好的时候能卖到七八角。等蔬菜上市,张民宽脱贫指日可待。
  据新民村村支书赵英举介绍,现在老百姓种植莴笋、大蒜、花菜等,全村种植蔬菜的总收入达到了100多万。
 
◆“养殖”延伸产业链◆
 
  清晨,中营村的树林深处,阵阵鸡鸣声一早便叫醒了沉寂的大山。鸡鸣声此起彼伏的山林,是赛家林下土鸡养殖场。
  赛家养鸡场占地10余亩,养鸡场里目前饲养着3500余只纯土鸡和1500余只鸡苗。养殖场内,工人正在给土鸡加水添食。
  据悉,赛家土鸡因品质纯正,畅销两省三地,鸡苗、成品鸡和鸡蛋供不应求,土鸡价格每公斤50元左右。
  “我们目前的销路还是比较好的,昭通、鲁甸、彝良等市县都与我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负责人赛永凡对养鸡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赛家土鸡养殖,不仅是自己的生财致富之道,还带动了村里的部分贫困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养鸡场现有工人8人,月工资2500元左右,鸡饲料基本上从贫困乡亲那里购买,想养(土鸡)的,我们免费提供技术,低价出售鸡苗,再看老乡意愿回收。”赛永凡说。
  立足周边地区的销售基础,赛永凡打算进一步完善设备,扩大鸡场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一起发展。
  “我们将开辟网络市场,从网上(农村淘宝网)把我们真正绿色无公害的土鸡蛋销售到全国各地。”赛永凡说。
  依托突出的区位优势,新民村的祥云养殖专业合作社不知不觉已有六七年养猪历史,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每年保持3000头的出栏量,年纯利润近百万。
  外出打工多年已然一贫如洗的贫困户张新民今年年初开始在养猪场打工,工作时间不长,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看家挣钱两不误。
  据了解,目前猪场有12个员工,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均是当地贫困户。合作社每年都会给贫困户免费发放100头左右的猪苗,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从养殖到出栏全程跟踪,辐射带动了当地三四百户群众家家户户养殖忙。 
 
◆“组组通”铺就致富路◆
 
  10月份,玉龙镇全面启动了通组路建设,条条“玉带”舞动了百姓的致富梦。
  飞蛾村的上炭山,73岁的老党员卯照荣见证了寨子里修路带来的变化。
  过去没有路,人背马驼的日子,卯照荣记忆犹新。地里种了烤烟,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常常耽搁采收时间,眼睁睁看着烟叶坏在山里。16亩的烤烟地,往年每年收入只在20000元左右。今年通组路修通后,同样的烤烟种植面积进账68000元。
  现在卯照荣每天都要抽空去通组水泥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和邻里乡亲聊一聊上炭山的发展变化。
  飞蛾村是玉龙镇仅有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363户人口有129户为贫困户。恶劣的交通环境是制约飞蛾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月份,5条通组路在飞蛾村全面贯通。平整宽敞的水泥路在村庄里的延伸,让村里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底气。
  据了解,玉龙镇“组组通”公路规划建设205公里,目前已全面启动。
  以“组组通”大决战为契机,玉龙镇目前完成了42公里通村油路和23.2公里扶贫生产机耕道建设,自筹资金开挖生产便道40余公里,79公里通村油路建设正在实施。另外,该镇还积极开展新发至石板河、新民至深沟通村油路建设和牛棚至玉龙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形成与213国道线、昭会高速无缝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全力打好产业扶贫战◆
 
  据了解,为打好产业扶贫战,玉龙镇围绕“73111”产业发展目标,在巩固历年来种植的35000亩核桃经果林基础上,深入推进老果园改造,巩固加强与核桃产业发展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农户+基地+协会+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继续扩大经果林种植面积,目前种植苹果7000亩、柑橘3000亩、软籽石榴1000亩、青花椒4000亩、水蜜桃2000亩,实现经果林种植70000亩目标。
  为打造和发展好30000亩蔬菜产业,打开流通市场,玉龙镇结合交通、市场要求在销售方式上下功夫,积极修建配套冷库,引进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蔬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蚕桑产业上,玉龙镇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以新民、大寨为核心辐射新寨深沟等村,将蚕桑种植由4500亩扩大到10000亩,逐步引进蚕茧烘烤、丝织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
  另外,玉龙镇还积极调节粮经比,在减少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烤烟至10000亩。利用恒大帮扶在玉龙发展的肉牛养殖的契机,进一步改良养殖品种,充分享受恒大市场信息,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和风险,同时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通过引导企业以“1+N”的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支持,降低农户养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