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30

点亮百姓致富“心灯”

作者:夏超 时间:2017-11-30 阅读:206


 点亮百姓致富“心灯”
——玉龙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见闻
记者 夏 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玉龙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拿捏“七寸”为群众脱贫指路,为该镇3.9万群众点亮了致富“心灯”。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新民村和大寨村今年新增2000亩种蚕桑产业面积,为提高产值,玉龙镇请来讲习员开展桑养蚕讲习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栽培育苗、定干疏芽、修剪桑树、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桑园技术管理等很多养殖户最关心、最需要的实用技术,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每一堂讲习培训,课堂总是爆满。授课完成后,总会有群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更多的人加入到蚕桑养殖中来。
  受益于讲习所的技术讲习,村民谷习方今年种植3亩蚕桑,收入9000多元。
  “今年刚刚开始种桑养蚕,质量就达到了收购标准,收入不错。”谷习方说,下一年还要追加种植面积养蚕,争取早日致富。
  如今,新民村的蚕茧质量再上台阶,蚕桑产业已经达到4500亩,亩产值5000元,惠及贫困户300户904人。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飞蛾村是玉龙镇仅有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落后的交通条件遏制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群众对“组组通”大工程的实施由很高的期望。一方面非常希望道路马上修通,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道路修建侵占到自己的土地和树木。
  讲习所通过召集村民宣传政策,分析利弊,再逐一到各自然村寨进行讲解修路的重大意义。
  群众理解了政策,看清了利弊,从一开始的不支持变成了理解配合,再慢慢地变成主动帮助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亲戚、邻居间相互宣传“组组通”公路修建的政策,相互谈论如何抉择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
  短时间内,群众对修路的态度和支持力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路修到了家门口,利民利家,利己利人,我们村正式向贫困宣战了。”村民卯时学对修路带来的好处心明眼亮。
  得到了群众的支持,飞蛾村“组组通”公路的修建很顺利地开展,5条通组路全面贯通。
  据了解,修建过程中,很多群众还积极参与建设,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出谋划策,到施工现场监督质量,达到了人人参与、全民动员、携手共建的效果。得益于讲习所的宣传发动,玉龙镇205公里“组组通”公路规划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
 
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玉龙镇讲习所在讲习过程中,把帮助群众树立学习意识、机遇意识、共富意识作为首要任务,提高群众科技致富带头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传帮带能力。
  在讲习所的启发下,部分群众把所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发展农业生产上,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梦想,还成了该镇的致富领头雁、带头人。
  新民村支书赵英举,通过讲习所学习,引进了种桑养蚕项目,组织村民代表到云南省鲁甸县考察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并请来技术员为群众讲解指导桑树种植和养蚕技术,交流饲养经验。
  今年,赵英举种植了10亩桑树,通过用心钻研,养殖4季蚕子收入3万多元。
  看到赵英举养蚕取得的收益,很多村民动了心,纷纷跟着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现在新民的蚕桑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800余亩,可助蚕农年创收380余万元。
  种桑养蚕不仅使村庄绿了起来了,还让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小桑树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今年,大寨社区主任王云听了专家的讲习培训后,发展起了大棚蔬菜、大棚花卉种植,个人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0多亩,创收10余万元。
  在王云的带动下,大寨社区的贫困户积极加入其中,集中连片种植蔬菜,部分群众不但自己种植,还到连片地打工赚钱,一举两得。现在大寨社区蔬菜集中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300亩,为群众创收450万元。
  玉龙镇讲习所多次开展畜牧养殖技术专题讲习培训会,从畜舍的建造、饲养管理、良种引进、常见病防治等方面,向有养殖兴趣的群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飞蛾村村民岳会芬参加了培训会后,激发了自己对养殖业的思考。关于猪舍建设、品种选择、饲料配方、猪舍消毒、猪病防治、快速出栏方面的技术,现在岳会芬无一不晓,俨然成为养殖专家。
  在讲习所技术支持下,岳会芬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她的合作社已经达到年生猪出栏数1600头,创收15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70余户,实现了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