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为基 反思导引
作者:彭黎明 时间:2017-11-30 阅读:163
成长为基 反思导引
——威宁梁才学校践行“三成教育”侧记
彭黎明
“成长·成人·成才”是威宁梁才学校办学理念的凝练表达,是威宁梁才学子三位一体的发展维度,同时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精神联结:成长是教育的基础,成人是教育的根本,成才是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始终是能够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从被动发展变为自觉、主动地发展。因此,为形成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和成长的教育,梁才学校确立了“实施成长教育,激发生命活力”的德育工作理念,遵循自主式的“导学—体验—反馈—反思—修正—提升”六段循环往复模式规则,结合不同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兴趣特长确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规划,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彰显优势特长,做最好的自己。
让成长德育回归本真
为使德育回归本真,梁才从内容和方式上都进行了探索。在内容上,建立和完善了“成长德育”课程体系,把优秀的传统教育内容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丰富德育内容。同时,学校开设了生存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四大校本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善己、明礼、爱人、负责的优秀品质。
在方式上,梁才坚持一个结合、两个回归、三种转变。一个结合即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两个回归即回归学生主体和生活实践;三种转变即由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变、由训导式向引导式转变、由理性化向生活化转变。
让成长目标可以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道路。因此,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思考学生成长的可能需求,让学生有尊严地成长,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为此,我们从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细化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学校将行为习惯和责任教育分解为不同的训练点,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具体要求。良好习惯训练点包括礼仪习惯、守纪习惯、卫生习惯、自律习惯、学习习惯;责任教育训练点包括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其次,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目标。开学初由学生结合自身需要改进和强化的地方来确定目标,解析“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找对“我的座右铭”,明确“个人总目标”,知晓“家长希望”,理解“老师心愿”等。学校要求学生每周都有个人自主确定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尽力使他们的成长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努力实现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目标,享受成长的快乐。
让成长课程帮助反思
成长课是课程,是活动、更是文化。学校把“我反思,我成长,我快乐”作为开学以至整个学期学生成长的主题,从而使成长课从教学走向教育,从课堂走向课程,并具体化为每周一次的反思课。我校每班每一个星期均有一节成长课帮助学生反思,上课内容即由学生对自己一周的个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然后进行组评、老师评价,还有课后的家长评价。期末进行总盘点,包括关于我之最、值得记住的第一次、我的优秀作品、我的获奖情况、成长有期花开有时(个人目标完成情况)、我的成长我做主(今后目标规划)等内容。
让成长过程体现自主
学生的自主管理让德育从说教走向体验。在校园里,每天都活跃着一群挂蓝色胸牌的执勤者,他们是良好行为习惯督导员,负责检查学校的日常工作。清晨,他们早早到校迎接师生的到来,课间检查卫生和纪律,午餐检查节约桶,看看是否有浪费情况,记录各种好人好事,周一主持升旗仪式,并策划主持学生的各项活动。在班级里,则会有事事有人做的管事人和人人有事做的忙碌人。这样的自主管理实现了通过亲身体验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
让成长评价实现多元
只有多元评价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得到全面的学习。因此,梁才坚持学生既可以对自身德育情况作自我评价,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综合表现进行他人评价,还可以对整个德育的结构、教师的作用及一些成长方法进行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评价理念上,梁才坚持在评价中自信生长主体意识,自主生成主体能力,多元升华主体人格。学校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评价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自评、其他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同时,我们利用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的评选方式来链接彼此,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校本德育评价体系。每月我们会评选班级一星达人,还有年级行为习惯规范班、行为规范示范班;每两个月评选年级两星达人;每学期评选校级三星达人及优秀良好行为习惯督导员”。
让成长手册记录成长
梁才精心编制了《我反思·我成长·我快乐— 威宁梁才学校学生成长纪实》手册,通过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长手册虽然记录的跨度不大、事情不多,但那美好的感觉有可能伴随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影响学生的一生。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学校是孕育和激发生命自觉的场所,点燃学生心灵之火,需要教师助燃,更需要学生自燃。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成长是什么?成长是凤凰涅槃,其中有苦,有累,也有乐……何不让快乐多一些呢?就让我们的快乐成长教育给学生的成长加一点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