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有“劲头” 脱贫有“攻势”
作者:李云侠 何欢 时间:2017-12-01 阅读:238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七
秋收有“劲头” 脱贫有“攻势”
——麻乍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见闻
记者 李云侠 何欢

麻乍镇戛利村大棚基地内白菜长势喜人

麻乍镇戛利村大棚基地内白菜长势喜人
秋分过后,秋收的战鼓擂响。一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战役势如破竹在全县上下迅速打响。
深藏在马摆山脚下的“杜鹃花坝子”——麻乍镇趁势而起,以“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土地使用调活、农机事业调快”为统领,推进秋收秋种工作,决定在秋季攻势中与贫困来一场“背水之战”。
马铃薯种植“以守为攻”
高原的十月,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平坦开阔的戛利坪子日渐喧闹起来,大片大片圆润饱满的马铃薯在清晨被村民用锄头翻挖出来,又在傍晚伴着拖拉机的轰鸣声收归仓库,而劳累一天的村民每每在茶余饭后开始点数一天的收入。
作为威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戛利村每年出产的马铃薯在3千万吨以上,支撑着900多户3000多村民一年的生产生活。
村主任马贤早介绍:“我们村多数人家都有10来亩土地,90%以上都用来种植马铃薯。虽然今年马铃薯价格较往年略低,但是今年马铃薯丰产,最多的人家20亩地产量达10余万斤。”
走进村子,村民三三两两在自家地头忙着收挖马铃薯。
正在捡装马铃薯的村民马仲兵说:“马铃薯虽然种了几十年,但是最近几年才算真正挣到钱。”
过去戛利村种植马铃薯,因为品种不好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常年广种薄收,秋收之后,往往刚够一家人糊口。伴随着农业板块经济和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马铃薯种植日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正如村民马贤本打趣的那样,天还是那块天,地还是那块地,洋芋早都不是那个洋芋了。
马仲兵家前几年并不富裕,同样是种洋芋,最近两年洋芋产量翻了番,价格也提高不少,在老两口的辛勤劳作下,“发了点洋芋的小财,刚盖起了两层小洋楼,离小康又近了一步” 。
记者还看到,总占地近25亩,投资200余万元的戛利村马铃薯交易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将为麻乍镇马铃薯交易提供一个良好的货物集散、信息交换、物流运输平台。
马贤早介绍,交易市场建成后还将以当地精准扶贫户为主常年招工60余人,帮助部分群众脱贫。
通过改良品种,规范管理,在同一块土地上挣到多倍的钱,戛利村的村民和小土豆们在这个秋天“合谋”上演了一出“以守为攻”。
蔬菜种植“绝地反击”
思路决定出路。在农产品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何在众多农产品中当上那匹杀出市场的“黑马”,麻乍的蔬菜们有说法。
最近,辣椒成了麻乍镇蔬菜界的“明星”。
从9月份辣椒还“待字闺中”起就有来自云南、贵阳、广州等地的客商源源不断地“上门求娶”,甚至常有“一家辣椒几家求”的局面。
据双包塘社区支书杨国亮介绍,今年辣椒行情特别好,平均下来一斤卖到1块钱左右,往往是村民刚下地,收购商就已经到田坎上谈价钱了。“前些日子辣椒正上市的时候壮观得很,车子排着队来我们这里买辣椒。”
辣椒的“走俏”可把椒农们乐坏了。
双包塘村村民张明礼说:“今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家种植了20亩辣椒,现在初步估计亩产可达6500斤以上,今年我可以创收13万元。”
得营村村民罗加省介绍:“今年我家种植了20亩辣椒,外地老板直接到地里收购,每斤卖1.2元左右,我可以创收10万余元。我家连续种植了两年,算下来还是比种植包谷、洋芋划算太多了。”
今年,麻乍镇在双包塘社区、得营村、新水村等地种植2000多亩辣椒,亩产青辣椒4000斤左右,按当前收购价1.1元每斤计算,每亩辣椒经济效益达4400元左右,总产值可达880万元,异军突起的辣椒产业有望成为麻乍镇经济的又一支柱。
据麻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麻乍镇将继续扩大辣椒种植规模,预计种植8000亩以上。
药材种植“徐徐图之”
镜头转向得坪村佳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基地内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把成熟的半夏从地里挖出、挑选、打包,准备销往外地。
得坪村佳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主要种植半夏、丹参、桔梗、魔芋等中药材共310亩。
合作社负责人朱家应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半夏70亩,亩产量达到2000斤以上,按市场价10元/斤计算,今年的经济效益非常乐观。尝到甜头后,朱家应打算明年再拓宽种植面积,计划扩大到500亩。
看到朱家应种植中药材带来经济效益,村民朱石乖迅速抓住机会加入合作社,把自家的4亩土地全部种成了半夏,今年每亩收入达到1万多元。
据了解,今年麻乍镇以得磨片区为核心(得营、双河、新水、得坪4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稳定发展中药材6000亩。下步还将继续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4000亩,力争达到户均1亩中药材,有力助推全镇脱贫攻坚进程。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划定,2000平方米的蘑芋储存库房即将启动三通一平。
事实表明,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让土地与市场充分接轨,挖掘农产品的“商机”,才能真正让百姓的汗水滴出实效来。
秋收接近尾声,而脱贫攻坚的步伐依旧在麻乍镇的山水间铿锵回响。打好“四大硬仗”“七大战役”,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以提速发展、增比进位的进取心奋力打嬴脱贫攻坚战依然是麻乍镇党委政府和百姓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