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果实满枝头
作者: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12-01 阅读:252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八
金色果实满枝头
金色果实满枝头
——哈喇河镇大黄梨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
记者 何欢 李云侠

哈喇河大黄梨获丰收

哈喇河大黄梨获丰收
晚秋时节,走进哈喇河大黄犁专业合作社黄梨种植基地,一个个大黄梨挤满了梨树,坠弯了梨枝。
当地村民正在采收熟透的大黄梨,大伙拉家常、说笑话,背着箩筐、拿着提篮不停地忙碌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丰收的喜悦——一幅“金秋果实挂枝头”的丰收图景呈现在眼前。
“在基地里打工,一天50元,一个月能挣1500块钱,还能学到一些果树种植管护技术。”法沙村村民陆珍秀在大黄梨种植基地务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
从大黄梨种植到加工,大黄梨种植合作社解决了当地4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两个村上百户村民增收。
“在基地里帮忙管理的有两个老人,每年能挣拿到两万多元,这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非常不错了。”大黄犁种植专业合作负责人马光华介绍,一年到头都有村民在基地干活,秋收季节平均每天有40人左右,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法沙村60多岁的村民马二朝就是马光华所说的两位老人当中之一,他告诉记者,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就到基地管护果树,告别了捏了几十年的锄头把,吃上了管理大黄梨的“技术饭” 。
哈喇河大黄梨是“中国八大名梨”之一,一直以来以其“果实硕大、入口甜美、汁多皮薄、色泽黄润”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作为哈喇河镇的特色品种,大黄梨的生长对气候环境要求非常高,只有生长在海拔1800米至2000米的河谷地带的大黄梨才能保证质量和口感,哈喇河的大黄梨种植基地刚好符合条件,因此种出的大黄梨皮薄汁多,个头匀称,含糖量高,口感极佳,不仅可以卖鲜果,还可以用来加工成梨膏,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哈喇河已拥有600亩大黄梨种植核心示范园区,统一管理周边区域2000余亩大黄梨,辐射带动周边村寨村民零星种植大黄梨2万余亩。
每到秋季大黄梨成熟时,基地把农户散种的大黄梨收购后运到位于五里岗工业园区的梨膏加工厂加工成梨膏。2016年,梨膏加工厂生产梨膏4万多瓶,每瓶价格最低25元,主要销往毕节、水城、贵阳以及北京、上海等地。
据了解,哈喇河镇将着力做大做精大黄梨产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建设300立方米的大黄梨的保鲜库和冷冻库,优化梨膏加工厂的生产线,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生产果脯、果汁饮料、果酒等,完善销售渠道,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树上是黄橙橙的大黄梨,树下是红彤彤的长辣椒。在种植大黄梨的同时,哈喇河采取立体种植模式,在梨树下种植辣椒,预计亩产量6000斤,每亩增加收入3000多元,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哈喇河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把黄梨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来抓,努力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哈喇河大黄梨——这个曾经被送往京城作为贡品的水果,如今挂在哈喇河群众自家门口,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大黄梨,只是哈喇河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下一步,哈喇河镇将围绕“5566”的工作发展思路,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现马铃薯、烤烟、核桃、玉米、蔬菜、精品大黄梨等主导产业,以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