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籽石榴托起致富梦
作者:沈光勇 王元勋 杨静 时间:2017-12-04 阅读:299
软籽石榴托起致富梦
——金钟镇新营村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侧记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王元勋 实习记者 杨静

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软籽石榴种植
初冬时节,走进金钟镇新营村,茂林修竹与炊烟村落相依,沟石流水与田畦草垛共呤。
目前,新营村正掀起向土地要柴米油盐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一轮改革,调减苞谷地200亩试点种植软籽石榴,再套种辣椒与生姜,一年四季轮作地不闲人也不闲,让“万元田”美梦成真,不但守住了家园记住了乡愁还鼓了腰包,当地群众纷纷流转土地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2岁的陈大义是新营村新民组的贫困户,老伴已经63岁,幸好两老身体还算硬朗无病。儿子患病摔在沟里不治而亡,儿媳也远嫁他乡,丢下一个8岁的小孙孙给二老抚养。陈大义家现种苞谷4亩,毛收入4000余元,除去种子钱肥料钱和工夫钱,一帐算下来不赚反亏,人老无劳动力没技术缺资金不划算也毫无丁点办法。
去年,陈大义在金钟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5万元,耗资10万余元就地建起了117平方米的新房,养了1头能繁母牛,还养了5头猪,一年可得低保4000余元,得民政孤儿扶养金7200元,逢年过节还能领到一些救济物资,经济收入低但开支也不算大,家庭贫困的一家三口还能勉强维持生计。
“今年就好了,连片种植的软籽石榴陈大义家有2.5亩,三年挂果五年丰产后,分成就有两万多元,再加上辣椒或者生姜的分成,就能自然脱贫致富奔小康了。”新营村村支书朱小美说。
据悉,新营村海拔在1700至1800米之间,地质条件适合,且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完全适合软籽石榴的生长条件。今年,该村在充分考虑气候特征、土壤结构和水电路资源的前提下,多方外出取经学习,请专家深入田间实地考察论证,并坚持党建引领,争取合作共赢,规划200亩土地引进专业合作社种植软籽石榴。
“软籽石榴籽大、色红、味甜,落地不沾尘土。籽粒中无核无渣,食之甜汁欲滴,满腮生津。考虑到最初两年幼苗的长势,田间不能种植高杆作物,还有三至五年无收成,该村则利用软籽石榴间距空地,种植辣椒和生姜。”该镇产业结构调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驻文昌片区工作组组长孔令刚说。
“先种200亩,等大田修剪时又可择枝迁插建设苗圃,慢慢就把种植面积扩大了。”陈庆国说。
“软籽石榴一亩种80棵,丰产期一棵能结60斤,按市场批发价3元一斤计算,一亩总产值14400元。一亩软籽石榴成本含树苗15元一株共1200元,种植务工费5元一棵共400元。五年后一亩最低产生经济效益12800元,200亩就是256万元。”朱小美介绍说。
对于种植技术,该村通过出去学和进来教两种方式,提高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就软籽石榴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经济收益等方面进行详细培训。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村民用土地和劳力入股,收益后按百姓60%,合作社25%,村委会10%,贫困户5%的比例分成。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新营人在不断努力,种植新品种,开拓新路子,把传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脱贫致富更有盼头。
目前,该镇通过到云南省会泽县实地考察证实,新营村不管从海拔、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都比较适宜种植软籽石榴,甚至超过了会泽的种植条件,只要田间管理技术跟得上,软籽石榴种植是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