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富民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作者: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12-04 阅读:217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十九
培育富民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培育富民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陕桥街道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
记者 何欢 李云侠

陕桥社区蔬菜大棚内番茄喜获丰收

陕桥社区蔬菜大棚内番茄喜获丰收
时下,在陕桥街道陕桥社区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基地,一个个大棚里除了长势喜人的蔬菜,最亮眼的莫过于正在辛勤劳作的村民。他们在基地除草、犁地、施肥,到处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以来,威宁农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陕桥社区流转土地230多亩,建起200多个蔬菜大棚,在大棚里种植白菜、辣椒、芹菜、番茄、草莓等蔬菜和水果,不仅增加了土地的经济价值,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以前在工地上做,特别辛苦特别累。现在在大棚里耕地,不怕风吹日晒,离家又近,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两三个月可收入上万块钱。”正在基地耕地的村民吕伟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总是东奔西跑,在工地上扛水泥、背沙石,比现在辛苦百倍。
大棚建到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如今,陕桥社区很多老百姓出门就工作,下地就干活。“这个基地就在我家门口,在家门口打工一天70块钱,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挣到手了,家也顾上了。”陕桥社区居民陈翠兰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
蔬菜基地的建设,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平台。合作社负责人夏廷发介绍,在基地打工的群众很多,最多时一天达到80多人,他们中大多是本社区的贫困群众,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基地务工“领工资”。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陕桥街道以“培育富民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经果林等富民产业,不断创新产业培育模式,有效加快了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步伐。
群众要致富,产业来帮助。目前,陕桥街道已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有一定规模的白菜、白萝卜种植,有少量辣椒、西红柿、莴笋、大蒜种植,其中大白菜种植1.5万亩、白萝卜种植8800亩、辣椒种植1600亩,其它经济作物种植900亩,达到了人均2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同时稳定发展以核桃、樱桃、李子为主的经果林种植,现有核桃3500亩、樱桃200亩、李子500亩。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来年种植计划的开端。今冬明春,陕桥街道将减少3100亩玉米种植面积,将重点发展马铃薯、蔬菜、经果林,以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加收入。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才能让贫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富起来。”陕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禄婵媛说,下步工作中陕桥街道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的同时,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思想素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话陕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禄婵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陕桥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围绕全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深入宣传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陕桥街道实际,大力发展经果林和蔬菜种植。同时,作为全县的蛋鸡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德青源及华曦产业园的优势,带动群众发展。
目前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45户253人,农村危房改造57户,发放低保金33.6万元、临时救助金17.5万元。农业产业方面依托气候和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种植高山冷凉蔬菜白菜、萝卜、莴笋等达15000千多亩,苹果、核桃、樱桃等经果林4000余亩,特色农业草莓种植100余亩,实现了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下步工作中,陕桥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改革创新,助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