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2-05

托起幼儿萌娃的张张笑脸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7-12-05 阅读:392


 托起幼儿萌娃的张张笑脸
——威宁民族幼儿园教学一日生活记
实习记者 陈美群


大三班健康领域《捉小鱼》活动剪影


晨检


老师在给幼儿盖被子


幼儿音乐课堂


与老师一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美工老师手把手教学

  幼教,常常被幼儿园的小朋友称为“老师妈妈”或“老师爸爸”,童稚而亲切,如山的爱托起幼儿萌娃的张张笑脸。
  初冬时节,室外寒风透骨,威宁民族幼儿园内则暖意融融,窗明几净,孩子天真无邪,老师笑脸相迎。在家里胡乱哭闹养尊处优的“贴心小棉袄”们,来到幼儿园后成了懂礼知耻的蒙童,一脸萌萌绅士样,变了个人似的。
  11月23日早晨,记者走进威宁民族幼儿园。
  一大早,年轻的老师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幼儿园做接园准备。
  “我们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到幼儿园做晨检准备,7点40孩子就陆续入园了,每天两名晨检老师晨检,晨检内容包括一问、二看、三摸、四查、五登记。”晨检教师赵静一脸严肃地说。
  一问,问家长孩子在家情况,有无不舒服、患病等情况。二看,看孩子的精神、面色、皮肤有无异常,扁桃体是否肿大,身上有无出疹等现象。三摸,摸摸孩子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现象。四查,查孩子的手指甲和双手是否干净卫生,有无带危险物品入园。五登记,对带药入园的孩子进行登记。
  楼道上,大三班的教师叶春带着手套,系着围裙正在清扫地上的结冰。她告诉记者,幼儿园的老师们都是实行“三教轮保”,一个班三个老师,一个老师做一星期的保育工作。
  “我喜欢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与我们做游戏”。小三班袁梓浩小朋友开心地说。
  走进中一班教室,孩子们正在安静地吃早餐。记者看到一名小朋友正在剥鸡蛋,教师严明菊告诉记者,剥鸡蛋的是班上的王主民小朋友,从三岁来幼儿园读小班就是自己教,刚来时爱哭闹,自理能力差,但现在进步很大。
  幼儿教育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幼儿园的孩子进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中四班植物角,老师正带着小朋友们观察大蒜的生长情况。
  “我们中四班在植物角种了10余种植物,有水培的,也有土培的,我们会定期组织幼儿观察各类植物的生长情况。”中四班教师陈欢说。
  “小渔翁只能一只手扶住头顶的小筐,走过平衡木,塑料筐不能掉到河里,看那组小朋友捉到的鱼最多,老师就奖励小红花,宝贝们加油哦。”大三班教师杜丽正在给孩子们讲《捉小鱼》集体活动规则。
  美工教室是民族幼儿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工教师夏德荣正在手把手教孩子们画西瓜。
  夏德荣告诉记者,他今年29岁,已经从事幼儿教育5年了。民族幼儿园共有两名男教师,自己是其中一名,刚从教时没有耐心,觉得男孩子当幼儿教师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慢慢地自己很喜欢幼儿教育这一职业。在游戏中,自己是孩子们的朋友、玩伴,在教学中自己是老师。
  从教学活动到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一样都不能马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吵闹,也不能把饭弄撒在桌子上,不能浪费粮食,我看哪位小朋友最听话了。”小二班的教师宋维正在组织孩子们吃午餐。
  中午,记者走进孩子们的午休室,看到小班教师付琴一边给孩子们盖被子一边哄孩子们睡觉,寒冷的冬天暖意浓浓。
  下午14:50,是孩子们起床整理、午检时间。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老师在给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午检后老师要组织孩子游戏和做好餐前准备,孩子们吃完午点,要开展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
  17:00,老师们已经给孩子做好了离园准备,家长陆续来接幼儿回家,能看出孩子们在和老师说再见时还是依依不舍的。
  “我们送孩子来幼儿园很放心,孩子今年读中班了,对比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进步很大。”中三班谢一尘小朋友的妈妈开心地说。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老师有的蹲下去和幼儿交流,有的俯下身子手把手教学,有的甚至偶尔跪着上课,因为她们不能让孩子仰视她们,不想和孩子有距离。
  “我是1992年民族幼儿园建园第一批考录的老师,今年46岁了,在民族幼儿园从教25年。从老师到任保教主任,后来任副园长,现在我申请给幼儿园保管孩子们的教学用品。与我一起进园的老师有些选择调走了,我是真想留下来,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已经习惯了。”程国冬笑着说。
  据了解,威宁民族幼儿园始建于1992年,是一所县级示范幼儿园,目前有12个班,在园幼儿430人,有在职教职工59人,其中女教职工57人、男教职工2人。
  园长范美芹告诉记者,近年来,威宁民族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精神,以幼儿为本,务实创新,精心办园,幼儿园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