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威宁巨大洞穴“大穿洞”
作者: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12-07 阅读:782
探秘威宁巨大洞穴“大穿洞”
可容纳上千人居住
记者 何欢 李云侠 摄影报道

记者探秘大穿洞

大穿洞洞口在马摆河畔

大穿洞洞口

洞口的巨石

洞内景观

大穿洞洞道多为泥沙,相对平整。

洞内蜂巢

石钟乳

熔岩景观

岩浆滴落,逐步形成石钟乳。

石猴

大穿洞第一个洞厅,也是最大的洞厅。

大穿洞另一个较大洞厅

大穿洞深处

金蟾

记者探秘大穿洞

大穿洞洞口在马摆河畔

大穿洞洞口

洞口的巨石

洞内景观

大穿洞洞道多为泥沙,相对平整。

洞内蜂巢

石钟乳

熔岩景观

岩浆滴落,逐步形成石钟乳。

石猴

大穿洞第一个洞厅,也是最大的洞厅。

大穿洞另一个较大洞厅

大穿洞深处

金蟾
在麻乍镇境内马摆河大峡谷谷底,孕育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景观,其中以大穿洞最受当地人瞩目。因为从未有人完整地探索过它,而显得更加神秘;也因为它参与了一群山匪的辉煌和落寞,而显得更加传奇。
11月28日,记者在麻乍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穿越马摆河大峡谷谷底,深入大穿洞一探究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隔着马摆河站在大穿洞对岸,汹涌湍急的河水挡住了近在咫尺的洞口,于是我们绕道沿着河水北岸崎岖的悬崖小路步行进入大穿洞。
大穿洞洞口前,是一片相对开阔平坦的草地,上有久经风雨打磨的白色乱石交错,间或有因地壳运动从悬崖上崩落的巨石或躺或立。
大穿洞共有两个洞口,一东一西,相距百米。东边的洞口宽和高大概均在五六米的样子,跟多数高速公路隧道口相当。进入洞口十余米,是大穿洞第一个洞厅,高10十余米,宽六七十米,长近百米,足以容纳上千人,甚至能装下空客330、波音747等大型客机,也是大穿洞最大的洞厅,洞厅连通东西两个洞口。
这个巨大洞厅,地面是非常平整稳固的河沙和一些蝙蝠粪便,洞厅左侧时常有蝙蝠出没,是蝙蝠的天堂。
顺着洞厅深入洞中,先后经过五六个大小相当的洞厅,连接这些洞厅的通道,高度、宽度都在七八米左右,整个洞穴很像高速公路隧道,如果有越野车,甚至可以驱车进入洞穴。
随着探寻的深入,洞穴熔岩景观渐渐丰富,我们忙举起相机拍摄照片,由于没带探照灯和三脚架,给拍摄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洞穴巨大的规模让我们觉得此次洞穴探险颇有收获。
据向导介绍,整个大穿洞长数公里,没有人走到过头。但我们当天大概走了七八百米就没了去路,在洞穴最深处,堆满了泥沙。向导告诉我们,这里以前还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以继续深入,现在可能是因为雨季冲刷泥沙沉降,导致洞道被堵,我们只能无奈折返。
几百米的大穿洞洞穴探险,我们往返走了近两个小时。因为所见较短,大穿洞洞穴内的熔岩景观也少得令人有些失望,但所见的每一处景观都比较精致,像蜂巢、像金蝉、像猕猴……个个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洞壁上凝结的石晶体在电筒光的照射下,犹如颗颗钻石在闪闪发光。一些有岩浆滴落的地方,地面上的熔岩正在发育形成,或许在数万年后又将变成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据传,大穿洞是过去滇黔有名的土匪头子刘毛二安营扎寨的地方,洞中平整的沙土是刘毛二让手下填平的,因此很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或已埋入土中。
清末和民国时期,马摆河因山高路险,水流湍急,林幽树密,沟深洞险,常常为土匪盘踞。其中,刘毛二在此啸聚千人,公开喊出“上等之人该我钱,中等之人莫照闲;下等之人团结起,打富济贫跟我干”的口号,与官军作战十数年。
在刘毛二盘踞的时期,大穿洞住着刘毛二手下的一个营,大概五六百人。
如今,当年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和传说,大自然塑造的地质杰作——大穿洞依然屹立于此。
据麻乍镇领导介绍,威宁正在规划陆续开发马摆大山、马摆河峡谷旅游线路,目前规划的马摆河旅游公路已开始修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神秘的大穿洞将会成为乌蒙山一处极具吸引力的风景区,被更多人知道,前往探险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