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 农村孩子的艺术殿堂
作者:张印 时间:2017-12-07 阅读:207

威宁思源实验学校少年宫学生在表演竹竿舞
本报讯(通讯员 张印) 近年来,威宁积极配合中央、省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实施,已在全县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德育教育,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搭建了有利平台,已成为威宁农村孩子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健康成长的乐园。
搭建学习平台。为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农村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建设少年宫时,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了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手工制作室、棋艺室、道德讲堂、阳光少年之家、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室。加强少年宫制度建设,明确了由“辅导员教师+孩子”作为管理员的管理模式,将辅导员老师单一管理转变为辅导员老师参与引导和指导,把少年宫各功能室交由责任心强、积极主动性强的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同时,组织开展音乐、舞蹈、书画、手工制作、棋艺、民族刺绣、剪纸等多个兴趣小组,利用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等,按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等搭建了良好平台。
丰富教学内容。威宁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教学内容中巧妙地融入了民族文化,通过整合本校教师、聘请民间艺人、民族文化传承人等方式,将彝族铃铛舞、撒麻舞、撮泰吉,苗族竹竿舞、芦笙舞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带入课堂。同时,依托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热资源,安排学生就地取材,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走进威宁思源实验学校少年宫,一群孩子们正在表演铃铛舞、竹竿舞、芦笙舞等节目。据介绍,这是由本校教师和民间艺人以及学生自行组织编导的,节目充分体现了威宁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民族特色,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打下基础。
在牛棚镇乡村学校少年宫,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据辅导员老师介绍,这是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由孩子们亲自采集样本,自行制作,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德育教育。威宁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上,始终坚持以“德艺双馨”为目标,以“均衡、优质、特色、和谐”为主线,以“修性养德促能”为切入点,着力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社会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平台。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节展示大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等内容,切实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入课堂,将少年宫开设成为农村孩子的德育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