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2-08

种下“摇钱树” 收得果满园

作者:高胜利 时间:2017-12-08 阅读:298


 种下“摇钱树”  收得果满园
——威宁发展经果林助农增收侧记
记者 高胜利


雪山镇新街村苹果基地苹果挂满枝头

  近年来,威宁以“选好一个目标,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着力打造综合性、多功能、有竞争力的现代果业栽培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培育经果林特色优势产业助农致富。如今,威宁“冰心”苹果远近闻名,威大黄梨享誉四方,有着“中国八大名梨之一”的殊荣,新发展起来的核桃更是风生水起。
  2017年,全县共种植苹果33万亩、核桃48万亩、大黄梨98万株(4.2万亩)。苹果、核桃、黄梨产业不断壮大,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成为全县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苹果产业越做越大
 
  走进黑石头镇河坝村,精品苹果示范基地里一片绿意盎然,一棵棵密密麻麻的果树上苹果压满枝头,通红的苹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这几年,全村在政府带动下,大家通过种植精品苹果,许多农户都发了‘果财’,不但盖起了‘小洋房’,有的家庭还买了轿车。” 该镇河坝村苹果种植基地的老板许如奎说。
  近年来,威宁始终把苹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督促力度,积极推进威宁苹果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威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彻底打破了户界、社界、村界,整体统一高标准规划,用新的技术,新的品种,新的生产流程,高标准高规格建设有机苹果第一品牌。
  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种苗繁育、高效示范,以采后处理为核心,集科研、示范、对外交流、生产、培训为一体,促进现代果树高效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把产业扶贫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威宁生产示范基地初具规模,优势区域产业带正在形成,依据威宁地理生态和气候优势,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带构建为核心、以产业化发展为基本要求。南部以黑石头镇、北部以雪山镇、西北部以牛棚镇和迤那镇及中水镇为中心,已初步形成了3个万亩以上苹果生产优势区域带。现有中国海升集团—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苹果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苹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4家,在迤那、黑石头、中水、牛棚、雪山等地建示范园约10000余亩,产量10000多吨。
  如今,威宁苹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呈现多样化。2016年底,威宁共完成新建果园及低产果园改造共20万亩,2017年初,新增种植面积13万亩,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
 
★★核桃产业风生水起
 
  核桃原产于中东地区,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世界“四大干果”,在威宁已有200余年的种植历史。
  威宁核桃以种壳薄栗、取仁一整个、含油七成多而著名省内外。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长寿果”,市场供不应求,是威宁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经济来源。
  近年来,威宁依托退耕还林、“三江源”生态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把核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来抓,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自“绿色威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威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多措并举,活化机制,大力开展以林木为主、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2017年,威宁48万余亩核桃产业喜获丰收,60余万株核桃产量达到了200万公斤以上,核桃成为许多农民群众的致富“宝贝”, 既绿了荒山,又富了农民,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
  威宁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结构等自然因素使得核桃种植条件得天独厚,随着核桃的需求逐步加大和核桃加工业的兴起,威宁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精准瞄准贫困农户,精细化发展核桃产业。把荒山绿化和发展经果林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高果林经济效益,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绿化美化环境。

★★黄梨产业不断革新
 
  “威宁黄梨”曾经名列中国的八大名梨之一,因皮薄,色呈金黄,肉质细嫩,含糖量高,个大核小,耐运耐藏而远近闻名,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砂梨系统中鲜食与加工兼用的著名品种,也是威宁梨产区的主栽品种,还曾作为贡品进过京城。
  哈喇河镇是威宁大黄梨之乡,因规模大、品质佳,在威宁大黄梨中更是声名远场。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期,哈喇河每年向外销售300吨大黄梨。90年代后期每年向外销售500吨,主要销往中国南部和西部地区,由于销售市场前景好,价格稳定,曾一度为当地果农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果农对梨树缺乏科学管理,大黄梨树出现枝叶老化、枯死、“黑心病”等,一度时期还出现了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却下降的局面,果实品质也越来越差。
  近年来,威宁对哈喇河万亩大黄梨进行了改造和新种,全面推进经果林建设,推行“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改造种植黄梨2万亩,改造后的果品总产量达1600万公斤,极大地改善了大黄梨现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如今,哈喇河马店村改造老黄梨850亩,建成马店村黄梨基地一个,通过矮化、防虫、施肥和预防“黑心病”等措施,改造梨树4000余株,目前挂果2000多株。通过改良后,优质大黄梨已经进入贵阳沃尔玛超市,每公斤销售价可达24元,在本地销售价格亦很可观,达到每公斤12元。
  改造后的“威宁黄梨”的主要优点是植株生长健壮、寿命长、产量高、果大皮薄、色呈金黄、质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甜酸适口、风味浓、果实耐贮耐运、个大核小等,主要销往贵阳、昆明、武汉等地。
  如今,走进哈喇河,黄梨压枝,硕果累累,哈喇河大黄梨美名扬,正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