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2-14

赫章县河镇乡:“讲”透新政策 “习”出新气象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7-12-14 阅读:179


 赫章县河镇乡:“讲”透新政策 “习”出新气象
本报特派赫章蹲点讲习采访记者 罗喜贵


河镇乡海雀村苹果基地讲习现场


河镇乡海雀村老百姓正在种植苹果


河镇乡海雀村村民在家里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

  12月8日,“大雪”第二天,赫章县河镇乡小雪纷飞,树上、房屋上、田间地头,到处冰晶闪烁,薄雾弥漫。但严寒挡不住党的“春风”,泥泞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 
  走进河镇乡海雀村苹果种植基地,人潮涌动,红旗飘扬,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来自全村近百名村民分赴到各个种植区域挖坑、搬树、培土、扶株、压土,村民们分工协作、挥汗如雨,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在这片热闹的苹果种植基地上,最为显眼的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土专家”的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他利用平时学到的经验现场指导,为百姓们讲习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认真学习种植技术,把苹果树种好,为海雀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基础,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致富,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文正友提高了嗓门,大声对村民们说。
  “大家注意了,海雀村目前已申报成了4A级景区,不久的将来,今天种下的每一株苹果树都将是‘摇钱树’,大家在种植时要耐心点,严格把好株距行距,把苗扶正,栽成一条直线。”参加听讲和种植苹果树的村民们将文正友团团围住,讲习现场热闹非常。
  村民们听完讲习后,各就各位迅速来到苹果种植现场,拿起锄头扛起锹,将一株株头年种次年挂果的苹果树大苗种下。
  一时间,整个苹果种植基地成了村民们攻坚拔寨的“战场”,一个个挥舞着锄头和铁锹,将刚搬运到地块里的一株株苹果树大苗种到地块里,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片新栽的苹果林便呈现在眼前。
  天气虽然寒冷,但村民们攻坚拔寨的信心却丝毫没有动摇。面对冰天雪地的天气,他们双脚和身上都沾满了稀泥,但村民们忘记了寒冷和辛苦,脱贫致富的信念与喜悦洋溢在每一个村民脸上。 
  正在苹果种植基地上忙碌的村民文兴巧告诉记者,他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听说苹果采摘园就种在自家家门口,她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积极参加了讲习培训,主动学习技术,了解政策,并投身于火热的建设中,建设好家乡的同时,和丈夫一起把自己的家经营好,把孩子培养好,把日子过好。
  据了解,海雀村是苗族、彝族聚居地,坐落在海拔2300米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地皮薄,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曾是海雀人为求生存而野蛮毁林开荒的真实写照,不少村民思想意识淡薄,观念陈旧老化。
  党的十九大后,海雀村村“两委”带领百姓,明确职能、分工合作,通过报告会、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拓展。
  如今的海雀村,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引领下,已探索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子。
  海雀村讲习所引领百姓发展致富只是河镇乡新时代农民讲习开展工作的一个典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以来,河镇乡依托道德讲堂、乡村学校、村活动室等场所,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设备、有标识、有制度”的标准,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惠民利民措施,讲解脱贫方法,推广农业技术,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技术等,帮助群众理清了发展思路。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河镇乡还专门成立了20个工作组,深入全乡20个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
  采访中,记者来到河镇乡河坝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亲眼目睹了该乡海雀片区负责人陈飞鸿仔仔细细地给河坝村村民们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现场气氛热烈,老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还亲眼目睹该村包村干部金世杰为群众讲解脱贫攻坚政策及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知识,为百姓普及基本保险知识,提高群众对一些险种的了解。村民们通过参加讲习,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
  开民智、聚民心、助民富。河镇乡干群通过多次开展讲习,对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清了发展思路。
  哪里有贫困户,哪里就有讲习所。自讲习所开展以来,该乡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讲习,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让每个群众都能学到知识、学到经验、学到技术。截止目前,该乡共成立讲习所21个,开展讲习100余次,参与群众达8800余人次。
  “讲”透新政策,“习”出新气象。河镇乡农民讲习所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根据群众需要,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际交流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讲习活动,不仅让党的扶贫政策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百姓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群众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使小小讲习所真正成为了百姓致富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