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2-18

小小核桃富山乡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12-18 阅读:168


 小小核桃富山乡
——威宁助推核桃种植产业链培育侧记
本报记者 沈光勇

  威宁素有“南方落叶水果之乡”美誉,百万亩核桃种植更让当地实现了大地增绿、生态良好、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上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瓜果飘香秋意重,小小核桃富山乡。如今,走进迤那镇青山村薄壳核桃种植基地,放眼漫山遍野全是落了叶的核桃林。近年来,威宁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造就了一批高效核桃基地、高产量核桃果树和高收入农民家庭。
  威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地理环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核桃以个大、皮薄、果实饱满享誉全国。
  威宁核桃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全县39个乡镇、街道均有分布,现有90多万株,一般亩产100至150千克,常年产量在950吨以上,是贵州核桃生产的重点产区。
  近年来,威宁针对核桃产业发展中良种选育工作滞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支撑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总要求,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施核桃产业扶贫工程,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基础,走产业化、集约化生产道路,积极提高生产者的素质,拓展市场实现多目标经营,使核桃产业向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
  转变观念,提高经营者素质,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提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为整个产业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环境。
  以科技为支撑,构建信息平台,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并发挥各种民间组织的作用,构建各类信息平台,为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以品质为本,以质量和诚信赢得市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健康食品的新思路,走科技化道路,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需要,从而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对优质高产、稳产技术、鲜食核桃保鲜、核桃亚油酸提取、多肽酒酿制、增智核桃乳制作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不断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提高核桃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核桃产业。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良种核桃生产基地,不搞“一刀切”,盲目追求“核桃山”“万亩片”,创新机制,建立纯核桃园、间作型核桃园和零星种植三种栽植模式相结合。重点扶持加快发展,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山区综合开发、石漠化、扶贫项目等工程实施的良机,加快发展,迅速拓展规模。充分利用工程造林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核桃规模生产基地。
  积极推进核桃产业化进程,制定宽松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引、借、扶等多种手段发展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大龙头、强龙头,重点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外向型企业,延长产业链。
  推行核桃优种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狠抓培训,提高群众自觉管理核桃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技术“明白人”“示范户”。引进一批优种接穗、种苗,对现有核桃实生树、劣种园进行嫁接改造,实现优种化生产。
  加强基地灌溉、电力、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促进基地化、园区化建设。抓好优质丰产示范园建设,通过实施园区化开发、园艺化栽培、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绿色化产品,提高整个基地经济水平。
  2017-2020年,威宁拟种植核桃100万亩。
  核桃种植不仅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石漠化治理的目的就是让山坡绿起来,发展核桃种植,最终是实现绿化与农民致富共赢,让核桃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小核桃”在威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做成了大文章,在“小核桃”的引领下,威宁农民的小康梦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