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电商:触“电”的感觉真好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7-12-22 阅读:203
刚刚过去不久的“双11”,威宁广大搭乘电商快车的商家喜笑颜开。
他们纷纷感叹:“触‘电’的感觉真好”。有数据为证。
在 “双11”期间,威宁益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策划销售苹果8.75吨,共3500余单,销售额达14万余元;销售洋芋7.5吨,共1500余单,销售额4.5万余元;销售核桃、板栗、芸豆480余单。
“京东·中国特产威宁馆”帮助销售黑石头镇黑石村的精准扶贫户销售洋芋2836斤、销售雪山镇锅底村糖心苹果1790斤、销售干核桃309斤。
这是威宁电商发展的缩影。它诠释了威宁电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威宁始终将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为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打造优质电商平台,通过加大企业主题培育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要素保障等措施,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同时,将电子商务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加就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完善制度,确定方向。制定出台《威宁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方案 》《威宁电子商务产业园企业扶持办法的通知(试行)》《威宁三级物流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确定全县发展电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发展众创、众扶和众筹等新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健全电商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年终考核范围,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健全评价标准,为推进全县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强化培训,筑牢基石。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与阿里巴巴集团、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威宁职校及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创业培训班。目前,已培训羊街、小海、龙街、金斗、金钟等乡镇1000余人次,预计在2018年初达到10000人次以上。
示范带动,扩大成果。积极推进威宁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评估验收工作。电商产业园获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最佳营运县域”“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毕节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专项资金2000万元。
推进“三创”,做强电商。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全力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作为创客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同时推出“四免”优惠政策,即入驻前两年免收租金、免宽带费用、免费提供电脑、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共引进11家创客入驻,2017年实现交易金额达500余万元。
电商扶贫,吹糠见米。推出电商扶贫企业的示范点,加速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经济新动力。截至目前,电子商务带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2个,解决31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3.4万人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890户3560人。
服务全覆盖,生活没盲区。目前,威宁已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120个,农村淘宝淘帮手服务点317个,贵农网乡村电商服务站421个,实现村级电商服务全覆盖。发展电商企业34家,完成邮政、供销、万村千乡等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481家。
物流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全力推进菜鸟、威盟、圆通等16家物流快递企业发展,建立县级物流分拣中心,重点推进电商产业园菜鸟物流、贵农网物流建设,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23台,设置物流网点285个,划定覆盖全县14条闭合线路,日出货量4000余件,货物中转能力明显加强。截至目前,全县39个乡镇(街道)快递配送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