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起野鸡来致富
作者:岳刚 柳勇 时间:2017-12-26 阅读:538
养起野鸡来致富
——记金斗镇红石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顾涛
记者 岳 刚 通讯员 柳 勇

顾涛正在给野鸡投喂玉米
冬至后第一天,天气更加寒冷。
穿过么站集镇,往金斗方向行驶大约两公里,便来到威宁县同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野鸡养殖场,合作社负责人顾涛正在给他养殖的野鸡投喂玉米,其妻子抱着孩子在一旁大声叮嘱,要他把玉米撒宽点。
场地里,成群的野鸡连飞带跑,争抢进食,不时发出一声声啼叫,十分活跃。
回乡创业当“老板”
2015年前,顾涛远赴广东,涌入了南下打工的浪潮。经过几年的打拼,身上略有积蓄。虽然收入不错,但顾涛不想一直给别人打工,自己也要当当老板。可是在广州一带,顾涛没有立足之地。
经过好几个晚上的思想斗争,顾涛决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
回到金斗镇,家乡陡峭的大山,大片大片的土地,乡邻依旧依靠种植包谷洋芋度日。“贫困”“致富”的念头一直在顾涛脑海里,像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一天,顾涛在网上看到了广东佛山一个老板养殖野鸡致富的事例,他便坐下来分析,威宁的很多山野丛林里就有野鸡出没,从地理气候条件上来看,应该符合人工饲养野鸡的条件。
随后,顾涛又先后到广西、广东、深圳等地考察野鸡的市场前景。他发现,在深圳一家野鸡养殖场,一对野鸡(一雌一雄)的出栏价就高达300元,而且市场供不应求。
另一边,顾涛调查得知,威宁县内目前还没有一家规模化的野鸡养殖场。
于是,顾涛创办野鸡养殖场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他先后跑到贵阳、广西等地的野鸡养殖场,给老板免费打工,苦学野鸡养殖技术。
2015年10月,顾涛带着从湖南远嫁过来的妻子,经过认真筹划,在金斗镇的红石村与么站镇的么站村交界处,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租用了村民的8亩土地,投资18万元建起了一个简易的野鸡养殖场。
养殖场建好后,经过隔离消毒,顾涛和妻子花了5600余元从广州购买了1000只野鸡雏苗,从此走上了野鸡养殖道路,第一回当上了“老板”。
一只鹅带来的灾祸
首批野鸡养殖,一切都很正常,顾涛心里暗自高兴。
为了防盗,顾涛在养殖场各个死角安装了监控,又在大门处喂养了一只狗。但是,顾涛为了更加安全起见,就买了一只大白鹅加入到这个保卫队伍里。
“鹅的警觉性很高,到了晚上有点动静,鹅会以为黄鼠狼要攻击同类,并且会叫唤,因为鹅的习性就是遇到陌生的动物和人会叫,而且最重要的是鹅本身的攻击性也很高。”顾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可是,自从这只鹅加入野鸡群体中去的第二天,大麻烦就来了——野鸡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到第四天,顾涛养殖了三个月的1000只野鸡死得一只不剩。
顾涛和妻子看到眼前的情景,呆若木鸡,一头雾水。他和妻子没有气馁,立即求助了县畜牧局、兽医站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分析,导致野鸡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那只鹅。这个鹅携带了一种叫做“禽霍乱”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导致野鸡全军覆没。
这一次,顾涛的养殖场亏损达10万余元,给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妻子气得责怪他,还开始打退堂鼓。
顾涛心有不甘,撸起袖子重新干。
清场、消毒、隔离……三个月后的2016年4月份,小夫妻俩又花了3000余元,从贵阳进购了500只野鸡雏苗,再次发展野鸡养殖。
经过顾涛和妻子的精心管理,四个月后,500只野鸡终于成功出栏销售,几天就被抢购一空,收入达3万余元,他们夫妻二人获得了第一桶金,开始步入了致富的快车道。
“野鸡到达出栏期,是不用按斤论价的,一公一母搭配出售,公的100块,母的80块。”不经顾涛介绍,记者还不知道这里野鸡的销售方法。
收获的喜悦只会眷顾持之以恒的勤奋者。养殖野鸡的一年多时间里,顾涛从不懂养殖到成为养殖能手,也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
“我们的野鸡都订购给了省内各大酒店、餐馆、山庄等,我们自己开车送货上门。”顾涛的妻子接过话题补充道。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目前,顾涛的野鸡养殖场一共出栏野鸡五批次,他还养殖了10余只食用蓝孔雀。一年不到的时间,野鸡养殖为顾涛创下了10万余元的纯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017年因为禽流感的影响,养殖场停养了三个月,否则,多创收15万元是绝对不成问题的。”顾涛解释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今年,顾涛在红石村已初步发展了两户野鸡散养户。
“每户只要花2000块钱的成本,就可以发展野鸡养殖。我提供鸡苗给他们,出栏销售后,我负责给他们销售,他们再付给我鸡苗钱。”顾涛说。
精准扶贫户顾少和说:“在顾涛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养的300来只野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拿去卖了。相信通过这个野鸡养殖,能让我们一家早点过上好日子。”
下一步,顾涛准备发展20户村民发展野鸡养殖,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要把野鸡这个养殖项目做大做强,并不断扩大规模和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致富。”顾涛胸有成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