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04

秋色渐深

作者:孔维越 时间:2018-01-04 阅读:248


 一
 
  一个人从毕节坐客车回威宁,打车到草海火车站,已接近傍晚。
  我乘坐的火车还要等将近两个小时,一个人闲散地走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考虑到抵达目的地大概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我走到广场边买了几个烤洋芋,算是一天的晚餐。卖洋芋的妇女手脚麻利地帮我把洋芋切开,撒了一些辣椒面夹在中间,又把两块洋芋合拢递给我。
  我啃着洋芋走回进站口。太阳在苍茫的暮云里落山,云隙里透出一抹朱红色的残照,刚开始十分耀眼,可慢慢地也随之沉到草海背后。
  乌撒高原的天空,最寂静的应是秋后的黄昏。立了秋以后,庄稼陆续收完,山上的草木渐渐枯黄。大概是因为海拔高,步入黄昏时分,头顶虽有夕阳晚照,气温却早些天就凉下来。大概是十多天前,同事在工作群里发照片,中水镇到石门乡的公路已基本成型。这次回去,才想到我已经离开工地三个月。上次离开时,山里的庄稼生长正茂,漫山遍野的苞谷林,大块小块的散落在山中,绿油油的。望着成片长势喜人的庄稼,顿时觉得乡村大美。我离开工地那些天,公路施工虽已全线打通,却只是初显其貌。从同事发的照片来看,整条路线将又会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夜幕降临,街道边的路灯渐次亮起,装饰着这座高原小城的轮廓。高楼上的窗里,家家户户的灯光在昏暗的黄昏中亮起来。深秋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浓,晚风吹来有点儿冷。我裹紧衣服站在广场上,等待开往工地的那列火车,来来往往的人忙着赶路,进进出出的都有。我站在墙脚,远远地望了一下上帝庙,毛家山以及更远处山野,在黄昏中近乎阒寂了。我静立在穿梭的人群中,看着匆忙在人海里消散的旅客,有时暗自也会觉得,自己也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旅人。
  晚照渲染着山峦,苍山暮云,有人群从出站口涌出来,消散在各个街口。霓虹灯亮起来,弥漫着人潮涌动的街区,小城开始喧闹,沉寂不下来。
  每次去工地,我都会选择乘坐火车,从草海站到中水镇的花土坡站只需一个多小时。这种选择也有特别的原因,假若乘坐客车,路上遇到堵车的话,起码要三个多小时,一路的颠簸除了感到疲惫,还让人深刻体会到路途的颠簸,时间的难捱。
  晚上坐火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不浪费时间,靠在座位上歇息片刻,听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到了。不过,听说六威高速公路明年就要通车了,到那个时候,威宁去沿线的几个乡镇也会更方便快捷起来。
  我站在火车站门口,感觉等车真有点无所事事,傍晚冷冷的晚风吹过每一个人的面庞。仿佛黑夜是世界的尽头,我们却奔忙在黑夜里,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你上火车了吗?在这个时候,朋友发来信息。
  没呢,还有一会儿,火车要七点四十多。
  那你站在外面很冷,你进候车室去等吧。
  我这就进去。听到有人问候冷不冷,我感觉到有一阵风吹过来,身体打了一个寒颤,站在昏黄的灯光下,突然感觉冷了起来。
  生活不管经历多少波澜,我平素很少回顾经历的事。但唯有温饱冷暖,会使我一边听一边回忆多年来的际遇,每一段履历都让自己感慨至深。我是生活较为简单的人,也是为生活忙碌的人。从少年时代起,就似乎懂得生活的奔波与蹉跎的点滴。
  火车开来了,我跟朋友说,我要上车了,到了给你电话。
 
 
  中水镇境内的花土坡火车站是一个小站,每天只有一列从贵阳开到昭通的绿皮火车在那停车。这列车在沿线的每一个小站都停一会儿,输送着短程出行的群众,与乘坐客车相比较起来,选坐火车经济实惠得多。
  火车在疾驰,发出哐当哐当地响。火车到草海站吐出了太多的人,吞进去的很少。我走进车厢,车厢里的人不是很多,一眼望去整列车空荡荡的,车上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座椅上。我随意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
  车上本来有很多消遣的方式,我还是习惯于什么事也不做,一个人安静地看着窗外,即使这并不是远行,可在我的意识里,也把它当做远行,正好沿途看看风景。
  中秋节刚过,高原上空撒着明亮的月光,月光似流水。天空繁星点点,一闪一闪的,撒在山间,十分澄澈,清爽明净。火车穿过一个个隧道,月光照耀在群山之间。我把头歪向车窗外,高原上的月光澄澈,温柔地照下来,山坡上好像戴上了银色的面罩,火车快速地经过山间的深谷、沟壑、山梁子,仿佛一切都在抵达的路上。
  车厢内的灯光在夜色中很明亮,一节节车厢连在一起,如果车速足够快的话,好像流星划过。远山较平坦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在疾驰的火车上望去,夜幕笼罩中的村落,灯影摇曳。世界那么安静,万物静默如迷。我虽然是在夜里出行的人,但在凉夜里也能感受到人世间的烟火味,体味最朴实的生活气息。
  一个人静候着这样宁谧的夜,有的人睡着了,我感受到夜的气息越来越浓。车厢里开始放广播,听着主持人甜美的声音,谈一次旅行,讲一个感人的故事,随之播放一首首舒缓的音乐。我的内心在某一个瞬间被触动了一下,想给朋友发一个信息,我即将抵达我要去的地方。可想到火车随时都在穿过一个个隧道,带着我翻越过一个个山头,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我还是没有发出去,只是知道我很快就要到了。
  一个人在火车上赶路的夜晚,望着窗外的远方,月色当空,满山月影。车里的灯光与月光,明亮相衬,犹如穿梭了一个个梦境。一个人的思绪在月下被火车拉长,奔向另一个地方。离开热闹的城市,置身于此景,不由得想象人间草木也非如此,在奋力奔向黎明,拥抱明天的生活。我突然想起那句话,你路上小心点儿,到了给我打电话。
  火车经过一个个小站,车厢里的人一拨一拨地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花土坡了。走出站台时,才真切地感受到十里不同天,刚刚还是月光满山,到花土坡就变得大雾弥漫,空气中刺骨的冷。来接我的驾驶员在等我,我坐上车,身子打了一个寒颤。我发信息给朋友说,我到站了,到业主办驻地给你电话。她收到信息回:有时间就来工地看你。一丝温暖涌上心头。
 
 
  我们的车离开花土坡火车站,沿着山梁上的公路缓缓向上开。黑土河镇的青山梁子海拔比较高,进入秋天后,到了晚上大雾就弥漫下来。天气比较恶劣,风呼呼地吹个不停。车子爬上青山梁子山顶时,雾越来越浓,能见度很低。我跟驾驶员说,雾太大,路看得不是很清楚。真是十里不同天,从威宁过来还是月光洒在寂静的山野,来到这边就雨雾濛濛。
  驾驶员笑着说,这边天气很恶劣,进入冬天雾更大,路面还经常凝冻,起雾了开车都要特别小心,这才安全。
  项目业主办驻地在黑土河镇新华村,到达时已经十点过了,几个同事还在职工之家看电视。我把行李放回宿舍,去了一趟职工之家。我呵着气坐到回风炉边,把双脚靠近火炉,手伸在火炉盖板上取暖,大家谈天说地了一会儿,慢慢地,冻僵的身体逐渐暖和起来。
  几个同事烤着豆干,面前摆着一杯酒。山里的夜很安静,出门就是荒郊野岭,大雾弥漫下来特别冷。业主办驻地下面的公路上偶尔有汽车轮胎轻轻碾过,接着是一阵犬吠。身子暖和了,从职工之家走出来,雾更大了,夜灰蒙蒙的,覆盖到活动板房的楼顶,空气中飘着毛毛细雨,整个世界沐浴在一片冷冷的雾中,无声无息。站在门口,整个世界是那么安静,被茫茫白雾包裹的山峦好似人间仙界的混沌世界,山间如此清冷。
  在山间修路都是成年累月,每一个人都远离家人,远离朋友,非常不容易。在工地上干完一天的活没什么可玩的,就连去走走逛逛的地方都没有。每天的生活都在工地上打转,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推进施工进度。夜幕下,空气中勉强能触碰到毛毛雨。人声顿绝,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悄无声息,披着一身雾霭消融在黑夜。
  我去洗浴台准备洗漱回宿舍睡觉时,视频通话的声音嘟嘟地响着,我才想起我到了没有给朋友电话。我接起来,朋友脾性向来较好,看到我在洗漱就说:“你先洗漱,洗完再和你聊天。”
  我洗漱完,回到宿舍躺下才给她回话。
  有很多个日子都是如此,我们随便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说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事就感到温暖,有些人总是要不停歇的联系才能挤占无聊的时间,一起虚度时光。生活向来平凡,只是我们在各自的角落里做着各自的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别样的温暖。
 
 
  清晨时分,宿舍在楼上的同事起床了,由于住的是活动板房,楼上的人端着脸盆咚咚地走出宿舍,楼下的人听到有人起床,想睡懒觉也睡不着了,大家纷纷起床,来到洗浴台,排成整齐的一排开始洗漱,偶尔有人播放几首音乐,相互不着边际地聊一些有趣的话题。
  天气晴好,阳光照在对面的山顶上。大伙儿洗漱完毕,站在院坝内,伸一个懒腰,疏松一下筋骨,陆续走进食堂吃早餐,各自开始忙一天的事。
  吃完早餐,我赶紧跟单位的技术员说,我要跟着他们去工地上跑一圈,看看施工进度。太阳没有完全照下来,清晨的雾霭很浓,车子从项目驻地出发,沿施工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去往石门乡的工地上,工人们有的正在忙着对桥墩墩身模钢筋安装,有的在忙着进行承台钢筋安装,有的在忙着进行桩基钢筋笼安装,有的在隧道里忙着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工地上都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因为沿线正在施工,重型车辆随时在运输施工材料进场,便道上的路面到处坑坑洼洼。车子沿着施工便道行驶,山谷间涌起乳白的雾霭,山野笼罩在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中。车在半山腰开挖的路基上走走停停,工程技术员也下车看施工,我也跟着沿路拍照。
  看着山谷里,一座座桥墩从沟壑间矗立起来,穿山隧道已打通,路基一天天成型,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有好几次,我们沿着新修的路一直到终点石门乡的观音社区。几个人走在石门乡的街道上,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乡镇集市正以全新的面貌改变着一个贫困乡镇的面貌。站在石门乡的广场上,远远地望着远处的山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也变得怡然自得。
  石门乡镇这几年扶贫力度很大,集镇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过去贫穷落后的石门乡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记得夏天那会儿,去往石门乡的公路两旁的树绿油油的。此时,秋色渐深,树上的叶子落了。夏天时去过石门乡几十次,沿路开满了纷纷扬扬的樱花,盛开的花瓣,直立在枝头。每次去工地都会停下车,顺手拍几张美丽的樱花和施工现场的照片,记录下一条公路的修建历程和一个地方经济从破蛹到蝶变。
 
 
  吃过午饭,我们接着又去了一趟中水方向的施工工地。从黑土河镇新华村到中水镇这一段地质条件好得多,路基大都以土石方开挖为主。桥梁相对少,即使有中水大桥和核桃口大桥,桥墩也没有那边高,没有隧道,施工难度没那么大。施工进度快得多,路基现在已经基本成型,车子在上面行驶也是一路驰骋。
  我们沿线一直走,到了中水大桥,桥墩已全部完工,架了一半左右的T梁板。我们走上已经铺好的桥面,有十多个人还在桥面施工,皮肤已经晒成了古铜色,他们正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技术员看了一遍施工工序和安全防护。站在桥上,虽然天气晴好,但可能是桥面高的原因,风呼呼地刮着,脸和耳朵被吹得生疼,手被冻得通红,感觉到整个人身体都冻得僵硬。技术员和监理交接了一些施工情况和安全设施,我们走回桥头,感到全身冰冷。车上歇了一会儿,我们又继续沿路察看。
  一直以来,威宁很多地方山高坡陡,老百姓的出行十分不便,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就拿我们单位来说,也在不懈余力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努力把路修通,修好,彻底改变过去老百姓人背马驼的历史,给群众提供一个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环境。
  车窗外的风呼呼地刮着,此刻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深秋的意味,秋意很浓,树叶已经落了。我摇下车窗,脸庞有微风呼呼地刮过,路边灌木丛的枝条摇曳。身边有一辆一辆车子急速开过。我眺望着远处起伏的山丘,一条宽阔的高等级公路正开山凿路,弯道取直,高路入云,“横冲直闯”地从六威高速中水互通连接线抵达石门坎,并串联了黑土河镇,正一步步打通三个乡镇的交通壁垒。
  我们的车速开得很慢,沿着新修的路基一直开,走走停停,一路巡查施工工地。
  每一天大家的工作都是这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奔忙在工地上,简单而又艰苦地重复着。虽然工地上的工作枯燥乏味,但每一个人都在脚踏实地的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用匠心监管好项目,保质保量把路修好。等路修通以后,每一个参与公路建设的人会离开这里,又到下一个需要修路的地方,对于此地,可能多年很难再来一次。每一个参与公路建设的人都在把山高谷深的山区铺成坦途,方便着更多的群众出行,通向更远的地方。
  于我,一个人默默地踽踽独行于茫茫人海,张望于熙熙攘攘的赶车人群中,还将继续奔跑在未抵达的路上。(散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