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致富良方 治贫穷顽疾
作者:杨静 沈光勇 王元勋 时间:2018-01-08 阅读:271
开致富良方 治贫穷顽疾
——金钟镇狮子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实习记者 杨静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王元勋

软籽石榴种植技术员正在给群众讲解种植技术

软籽石榴种植技术员正在给群众讲解种植技术
车子在深壑里行进,陡窄的盘山公路一路下坡,待眼前出现河谷,视野一片开阔的时候,金钟镇狮子村便在冬日的暖阳里渐渐活泛了起来,山青水秀人更勤。
这里地处可渡河与文昌小河的交汇处,三山拍挞而来,河两岸人家房舍密集,依山而居,树掩村落,茂林修竹,河边则有田畦相伴,一片山水家园景象。
虽入冬寒,这里却温暖如春。走进两水相挟的缓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当地村民喜滋滋的忙活,他们正在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着树坑,隐约间能看见呼吸的白气和脸上挂着晶莹的汗滴。
“脱贫攻坚有良方,软籽石榴来帮忙,致富小康有希望,百姓心里喜洋洋。”这是该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依托县、镇的引领和帮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致富良方,主治贫穷顽疾。
“我们村以前主要靠种植苞谷、洋芋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大家也想发家致富,但一缺项目、二缺资金、三缺技术,想得到也办不到,根本没有增收渠道。现在好了,有了软籽石榴种植项目,资金、技术等问题全部解决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顺华一边挖着树坑一边介绍。
目前,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软籽石榴种植等成了狮子村村民挂在嘴边的高频热词,村民热情高涨,都想把软籽石榴种植这个项目做好做强,发家致富。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脱贫致富,我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但种了30亩桃树,还利用土地和资金参与入股种软籽石榴,收入应该比种包谷洋芋高得多,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们村脱贫致富有望了。”村民刘书书说。
软籽石榴种植适应的海拔高度为1400—1800米之间,而狮子村为海拔1470米,且处于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水源条件都适合软籽石榴生长。
“我们村干部到云南省会泽县学习之后,看到了软籽石榴实在的经济效益,只要田间管理技术跟得上,软籽石榴种植一定能为村民找到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致富之路。”该村主任胡中华说。
据刘顺华介绍,该村软籽石榴种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产生效益按两种分红方式回报群众,一是土地入股方式:每亩土地为1股,阶梯式产生效益,第一个5年每亩土地为300元,第二个5年每亩土地为900元,第三个5年每亩土地1100元,第四个5年每亩土地1500元。二是资金入股方式:每300元1股,按股份占有方式分红。
产业发展后,不仅可以改善经济条件,还可以解决一批人的就业,该村在软籽石榴种植基地中劳作的村民每天获得报酬60元到80元不等。
目前,该村496户2257人,共种植了软籽石榴3000亩,桃树200余亩。
以前该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再加上技术落后,谈致富确实难。开对致富好方子,治愈贫穷老顽疾。现在,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交通的改善,相信该村脱贫致富的梦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