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08

威宁经开区等你来就业

作者:岳刚 时间:2018-01-08 阅读:239


 威宁经开区等你来就业
——威宁经济开发区企业解决劳动力就业扫瞄
记者 岳 刚



师傅正在对新来的工人进行岗前培训

 

  1月3日,威宁的天空,冬雨一直飘个不停,虽是寒意浓浓,却给久旱的冬季农作物一场及时雨。
  记者来到威宁经济开发区,先后走访了贵州名秀阁商贸有限公司、贵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贵州奥博皮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每到一处,都亲眼目睹了每家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2018年伊始,威宁经开区的许多企业公司大门口,有关“招贤纳士”的招工信息十分引人注目。
  步入大门,公司负责人立即恭迎上来,还以为记者一行是前来报名应聘的。
  在贵州名秀阁商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80余工人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生产工作井然有序。该公司是县人民政府2017年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拟建8条汽车坐垫成型生产线,乡花6条生产线,机编10条生产线,年产值可达3.8亿元,计划解决就业人员2800人。
  公司管理层负责人周远筛介绍说:“我们公司2017年8月开始生产经营,产品都是以批发为主,自产自销,现在公司各个岗位都很缺工人,每天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
  46岁的马玉芬来自中水镇,是贵州名秀阁商贸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女工人,负责裁缝工作。“公司保底工底工资每月1800块钱,住的就在经开区,100块钱一个月房租。工作很轻松,比起在家做农活动轻松多了。”马玉芬一边操作着缝纫机一边说,手里的工作显得十分娴熟。
  来自观风海镇的小陈和小卯,还是威宁职校的两名在读中职生,因为刚刚放寒假,所以就利用假期来贵州名秀阁商贸有限公司打短工,老板知道二人是学生,很支持他们,同意了他俩在公司上班两个月,一切待遇与其他工人一样。两个姑娘聪明好学,踏实肯干。
  “我们家里不是很宽裕,只有利用这个寒假,通过打工挣三四千块钱,下学期开学就可以为家里支节省一大笔开支,为爸爸妈妈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小陈和小卯说。
  在去年12月份刚刚成立的贵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一切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公司大门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应聘的工人办理进厂手续。
  公司三楼的生产车间,50余名工人正在师傅的指导下接受岗前培训。
  “别看一个小小女性内衣,从它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因为公司招聘的工人都是威宁境内的,他们90%以上的是在外面打工从事裁缝技术的,现在再经过我们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培训起来不太吃力,大家一学就会。”公司负责培训的张师傅如是说。
  哲觉镇26岁的年轻工人徐万贵以前是在广东、福建一带打工,也是在服装厂上班,现在回到威宁就应聘到贵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来了。徐万贵说:“看到家乡发展变化这么快,真是让人既高兴又激动,这里离家近,虽然工资低一点,但是开销少一些,又可以常回家照顾老人。”
  据了解,威宁五里岗产业园区企业2017年共解决劳动力就业17636人,为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户、周边失地农民及本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但是,年关将至,威宁产业园区也遇到了一大难题——招工难、工人流失率高等,有的劳动市场呈现冷清状态。记者走访发现,好几家招工展板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招工信息,有不少还标注着急招和加薪,但在现场却乏人问津。
  “年关了,威宁的一些传统习俗也影响了工人工作,比如工人左邻右舍办喜事,要回家帮忙,有的工人说要过年了,不干了,要回家准备年货……”贵州奥博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国谈起招工工作,难免有些失望。
  针对此种情况,威宁经开区组织部的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求职者要端正心态,避免眼高手低,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健全制度保障,关注员工发展诉求,这样才能招得到工,留得住人。
  截止目前,入驻威宁产业园区的企业达99户,投产70余户。现在,威宁经开区企业用工也随之大量增加,如何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将成为经开区要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各大企业十分注重消化当地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率,为贫困人口就业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