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园区好就业
作者:陈美群 李玉荣 时间:2018-01-09 阅读:277
搬到园区好就业
——威宁创业就业办助力搬迁户就业脱贫侧记
实习记者 陈美群 记者 李玉荣
1月5日,“阳光城”艳阳高照,走进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内,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广场、超市一应俱全,进出移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威宁针对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多、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现状,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偏远山区贫困群众搬到经济开发区附近集中安置,并就近到工业园就业,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工业园区招工和农业现代化加速等多重效益目标。
搬出深山住进城 门口就业就是好
“贫困山区群众通过易地搬迁搬出深山迎来新生活,家门口踏上就业路。这在威宁的经济开发区五里岗工业园区成为普遍现象。”采访中,威宁创业就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我家是从海拉镇草原村河边组搬出来的,1月份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阳光馨区5号楼。原来在老家时家庭贫困,就靠种点包谷洋芋维持生活。现在搬出来不一样了,我在名绣阁上班,我来了3个月,一个月平均有2000多块的工资,而且离家近,几分钟就到家了,我老公在园区找点零工做,每个月除了生活费和其它开支还可以存点钱,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搬迁户张米林一边忙着裁剪手中布料一边笑着说。
阳光馨区搬迁户浦四巧告诉记者,她家是今年6月份从海拉镇黑多村岩脚组搬到阳光小区的,在名绣阁工作2个月了,工厂离家近,上班很方便。现在名绣阁的工作很适合她,之前在老家使用过缝纫机,现在在名绣阁使用的缝纫机虽然和以前老家用的不太一样,但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现在很熟悉了,已经开始计件,计件可以多挣些钱。现在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左右,家里的开支不成问题,现在已慢慢适应城市生活了。
张米林和浦四巧只是众多搬迁户到企业就业的两个代表缩影。来自创业就业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像张米林和浦四巧一样在企业上班的已近2000人。
这么多搬迁户的就业,除了与创业就业办的努力密不可分之外,与经济开发区一个个生机勃勃发展的企业又紧密相连。
那么,这些企业是怎样做的呢?
“我们名绣阁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择业者实行优先录用、重点培养,因为她们需要这份工作,同时因为公司离家近,在公司也能长期做下去,我们今后会继续对搬迁户实行优先录取和重点培养的。”威宁名绣阁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哲常说。
张哲常的话事实上也代表了工业园区众多企业的心声。目前,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妹鞋业有限公司、奥博皮具有限公司等数十个企业的生产车间,都可以看到搬迁户忙碌上班的身影。
就业有保障 发展有前途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初衷。
怎么才能使搬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呢?这是威宁县委政府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
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阳光馨区一楼,专门为搬迁户设的创业就业办公室,就是为搬迁户就业牵线搭桥,为他们创业就业出谋划策服务的。
“我来创业就业办公室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来我们办公室咨询的搬迁户很多,他们都想在附近的工业园区找份事情做,很多刚搬进来的搬迁户都不知道路。他们只要到我们这里登记,我们都会根据他们的意愿及时联系,给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办公室刘婷说。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就业,威宁各企业还一直大开绿灯。
祥云神虎企业就是一个代表。该企业是做手工养生枕头的,针对老年人和在家需要带孩子没有时间进厂上班的女性,企业可以让他们带回家手工制作,按计件得工资。目前,已有105人报名进厂上班了。
范兴姐已经51岁了,按照有关就业规定,一般是得不到进入企业打工的了。但在威宁,这个问题又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是威宁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关心关怀的最具体表现。
“我一字不识,是个文盲,但目前在戴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有1800元工资,实在太好了。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还有这样的一份好事做,感谢党,感谢政府。”范兴姐高兴地说。
与范兴姐一样,只有小学文化,51岁的朱祥学也是一个代表。
“我目前在经开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当保安,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像我们这么大的年纪,一个月有2000元也知足了。而且活路又不累,比在老家辛辛苦苦干一年种包谷洋芋好多了。”朱祥学说。
就业创业办公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创新工作方法,让更多的搬迁户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