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10

小米村蜕变记

作者:陈武帅 马召凤 卯龙艳 唐爱梅 时间:2018-01-10 阅读:506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43)
小米村蜕变记
记者 陈武帅 马召凤 卯龙艳 实习记者 唐爱梅


小米村种植的魔芋


小米村大蒜种植现场

  “小米村,无小米。吃的全是苞谷饭,喝的一碗寡酸汤;到如今,调产业。公路修到家门口,糠箩跳到米箩头。”
  这是龙街镇小米村的蝶变。
  近年来,小米村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着力打好特色种植业,改变种植苞谷洋芋的单一种植模式,魔芋、大蒜、烤烟等产业撑起小米村1700余人的致富梦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种好脱贫小魔芋
 
  初冬时节,小米村村委会副主任闻焉带领村民正在把收获的魔芋包装好往外销售。由于今年魔芋市场好,村民靠种植魔芋大赚了一笔。
  “今年以来,鲜魔芋收购价格一路走高,魔芋供不应求,魔芋从少人问津的‘土疙瘩’变成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金蛋蛋’……小米村种植魔芋200亩,每亩产量2000余公斤,产值10000余元。”闻焉高兴地说。
  今年初,龙街镇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循环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以政策激励为动力,以一体化经营为方向的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魔芋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抱团发展,小米村两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精准贫困户”模式发展,成立茂盛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老闻是小米村精准贫困户,他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可挣70元工资,再加上种植几亩烤烟收入,年底预计就可以实现脱贫摘帽。
  据闻焉介绍,和种植苞谷洋芋相比,魔芋种植收入增加不止翻了一番,尝到甜头的种植户纷纷加入合作社希望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小米村茂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6户,其中精准贫困户32户,带动了当地贫困百姓抱团发展,村民们一方面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可以获得年终分红,另一方面还以每人每天70元的工钱在合作社打工。
 
烤烟套种大蒜苗
 
  走进小米村大蒜种植基地,100余亩大蒜苗在冬日的艳阳下长势喜人,种植户正忙着为大蒜苗除草施肥,到处是繁忙的劳动场景。
  据闻焉介绍,小米村在烤烟收获后套种大蒜,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再加上大蒜种植收入,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
  据悉,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小米村种植的大蒜蒜头颗粒饱满,香味浓厚,口感好,皮薄肉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小米村种植大蒜积极性高涨,大蒜种植效益显著。每亩蒜头平均以亩产3000斤,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且大蒜与烤烟种植季节互不影响,在同一亩土地上,除去大蒜的收入外,种植烤烟亩产值3000余元,年亩产值可达1.3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走规模化、产业化、精深加工的发展道路,逐步建成1000亩大蒜生产基地,引进相关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闻焉说。
 
云海峡谷好旅游
 
   “晨色朦胧观云海,滔滔龙河溢峡谷。万木葱茏沟壑深,波翻浪滚伴白雾。两岸青山景中游,云霄飘过醉迷途。秀丽景物似仙境,腾云驾雾入轿屋。”
  这首《云海峡谷》描述了小米村云海峡谷的雄奇伟岸。
  云海峡谷位于小米村深山峡谷里,龙河从大峡谷穿过,两岸是雄奇伟岸的高山峡谷,如刀劈斧凿般让人望而生畏。山上的岩缝里草木葱茏,是岩羊觅食活动的乐园,龙河里野生的白条鱼清新味美,是大自然留给云海峡谷最好的馈赠。
  如果在初秋的早晨,云海峡谷因特殊的地形而常常云雾缭绕,把绵延数里的大峡谷装点得宛如人间仙境,别有一番韵味。
  据闻焉介绍,小米是彝语音译,原意是核桃的意思。如今,小米核桃依然是该村最主要的经果林,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核桃林,每家每年仅卖核桃都有几百元的收入。
  在闻焉眼里,云海大峡谷最具魅力的是小米营盘。相传,这里还是吴三桂与当地土司展开激战的战场。如今,小米营盘的故事已远去,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烽火岁月已远去,只有小米营盘用石头砌成的防守城墙还在,只有云雾里奔腾的龙河还在。
  “龙街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打造,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龙街樱桃节和大寨苗族风情,打造云海峡谷和天生桥等一系列景观,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镇党委委员张广臣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