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17

“我要撑起这个家”

作者:陈武帅 安莉 孔雄 时间:2018-01-17 阅读:267


 “我要撑起这个家”
——东风镇采拖村耿绪电坚强不屈用爱撑起一个家
记者 陈武帅 通讯员 安莉 孔雄

  44岁的聋哑哥哥耿光朝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9岁的女儿患上先天性肾游离症,四处求医至今未愈;妻子是个智力障碍者,只能在家种点苞谷洋芋,自己想外出务工都放心不下……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今年37岁的他一脸憨厚的笑容,谁曾想他却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苦难。 
  面对生活的不幸,坚强的他不认命、不退缩,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庭,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发誓拔穷根、摘穷帽,用爱照顾好一家老小,尽力摆脱贫穷的魔咒。
  他叫耿绪电,他总是对自己说:“总会好起来的,我要撑起这个家!”

“哥哥,今生我做你的手足”
 
  耿绪电的家,在东风镇采拖村。耿绪电一岁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看看母亲的模样,母亲就撒手人寰,丢下他和聋哑的哥哥耿光朝与父亲相依为命。
  从小,都是耿绪电照顾哥哥。洗脸、穿衣、吃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对于耿光朝来说都是难事,总是学不会,都要弟弟帮忙。
  耿光朝比耿绪电大7岁,但生活上耿绪电却像“哥哥一样”照顾他。小时候,每当放学回来,耿绪电都要看看哥哥衣服脏了没有,吃饭了没有,生怕他受到一点委屈。如果有人欺负耿光朝,耿绪电总是出头帮哥哥“讨回公道”,小小的他倔强坚强,他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照顾哥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亲去世后,照顾哥哥的重担就落到耿绪电的头上,他成了哥哥唯一的依靠。
  “我哥哥很可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吃饭、穿衣、洗脸等都不能自理,如果家里没人在,他就得不到饭吃,饿着肚子。”耿绪电说起哥哥,坚强的他眼里噙着泪水。
  有时候,哥哥耿光朝还会耍耍性子,走东家窜西家惹祸不已,偶尔还会赌气不吃饭。这时候,耿绪电总是做好饭,把哥哥找回来,千方百计哄他吃饭,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
  “家里有个长不大的哥哥,是负担也是幸福,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好哥哥,今生我是哥哥生活上的手足。”耿绪电说。
  这个5口之家,虽然生活拮据,成了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但他们乐观坚强地活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女儿,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 ”
 
  25岁那年,耿绪电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娶妻生子,育有一儿一女,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虽然妻子有点智力障碍,但还好可以操持家务和干农活。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春天,5岁的女儿耿礼粉身体不适,当时以为是小病小痛,吃点药就好,没怎么放在心上,在附近村里的小诊所打针输液。可是大半年过去了,耿礼粉的病情依然没有治好,这下急坏了耿绪电。
  2014年4月,耿绪电带着女儿到贵阳看病,在贵阳医学院,预约到北京来的专家,女儿耿礼粉被诊断为肾游离症。为了治好女儿的病,耿绪电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再加上从亲戚家东拼西凑2万多元钱四处求医。
  如今,带女儿四处寻医的耿绪电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账,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耿绪电说听专家讲肾游离症可以做手术,但因为女儿年龄太小不能做,要等12岁以后才可以做手术,这点燃了他治疗女儿的希望。
  “现在女儿9岁,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了,很听话懂事。专家说手术治疗保守估计需要12万元左右,我想通过努力,先赚点钱存着,到时候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就算砸锅卖铁我都要治好女儿的病。”耿绪电坚定地说。

“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
 
  这些年,耿绪电独力撑起一个家的故事传遍村村寨寨,感动了东风镇的父老乡亲,也引起了东风镇党委政府的重视。
  2014年,东风镇通过精准识别将耿绪电纳入了精准贫困户体系,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并派干部进行帮扶,还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通过搞养殖和护林来增加耿绪电一家的收入,这样让他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实现脱贫致富。
  2016年9月,通过培训把耿绪电吸纳为采拖村的护林员,每月发放800元的补助金;2017年4月,东风镇将国家10000元的户均扶贫资金及时发放到贫困户耿绪电手中,并通过沟通协调,给他购买了一头能繁母牛和100只鸡仔。
  据采拖村村主任苏二昌介绍,耿绪电一直都积极参加村里的植树护林活动,前几年还义务护林不计报酬。现在有了国家护林工资补助,耿绪电护林积极性更高了。
  如今,耿绪电用扶贫资金再加上向亲戚筹借的资金3万多元购买了两头西门达尔牛,一心一意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憧憬着发家致富治好女儿的病。
  “这个家很苦,但是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这是耿绪说得最多的话。
  夕阳余晖下,这个并不富足的家庭安静祥和,耿绪电脸上看不到苦难生活留下的痕迹,这个乐观的农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