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开展“四型模式”促脱贫
作者:赵英林 时间:2018-01-19 阅读:195
本报讯(通讯员 赵英林) 近年来,威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213535”产业规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业比较效益。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始终坚持扶贫这个根本任务不动摇,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系统的产业发展促脱贫模式。
政策扶持促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马铃薯、苹果等特色产业的,由政府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对当年拟脱贫贫困户每户支持1万元(极贫乡镇每户1.2万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政府出资帮助建1亩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并给予每户5万元“特惠贷”支持发展。
“三变”改革促脱贫。由村级组织引进合作社,村级组织、合作社、农户签订三方协议,农户以土地入股马铃薯种植合作社,按每亩每年800元保底分红,净利润合作社、农户、村级组织按7:2:1进行分红。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户可获得工资性收入。
“塘约”模式促脱贫。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从事特色产业发展,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净利润农户、合作社、村级组织按7:2:1进行分红。
订单生产促脱贫。由所引进的中垦薯业集团、海升集团、江楠集团等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合作社负责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并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农技服务。农户按照企业要求,在合作社指导下开展生产。所生产农产品由公司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保底价全部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