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老板”当支书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1-22 阅读:241
不当“老板”当支书
——猴场镇群发社区党支部书记余安刚带农致富记
记者 马召凤
在猴场镇群发社区,余安刚无疑是群众眼中的成功人士,会做生意,开着好车,在城里买了大房子,家底厚实。而让村民颇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能够走出村子当“大老板”的人居然会为了一个月2000多块钱工资而回到村子当村干部。村民们也在私下疑惑:“难道村干部真的有那么多油水?生意都不做了就跑回来。”
而实际上,这份村支书的工作,不仅没能让余安刚从中捞到油水,很多时候,还是一个贴本的工作。村民们眼见着余安刚在这份工作当中不仅完全丢弃了自己的生意、还时不时往里头贴钱,这才改口说道:“人家不是图钱。”
刚刚上任那年,余安刚26岁,和以往的村干部相比,这是群发社区最年轻的村干部,村民们看着这个白白净净的年轻小伙子,缺少亲近感,然而,一条产业路修下来,余安刚成功的改变了村民们的看法。朴实的村民不太会夸赞人,但一遇上他就是一个劲儿给他递烟抽。
2011年,猴场镇党委政府为了实现连片种植核桃树,决定将群发社区三组罗枝沟规划种植核桃苗1500亩,但由于当时罗枝沟地势高,种植难度大,老百姓积极度不高。
余安刚在群发社区长大,这些年来,他深知传统的产业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发展,最后他决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开村民大会时他拍板承诺:“没上山的路,我们一起修,没水我们一起拉。”
第二天余安刚就带领村民开始修路,人背马驮,在原本只有一条小毛路的地方挖出了一条能够供应拖拉机进出的土路。部分地方大石头过多,人力无法解决,余安刚自己出了3000块钱请来钻机打炮眼,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把三组的所有耕作道路全部贯通,带领老百姓用三轮车、拖拉机拉水上山把1500亩核桃苗全部栽种完毕。
“路就是一个地方的嗓子眼儿,没路就没法喘气。”2012年,在修建群发社区通村路的时候,余安刚和猴场镇书记说的这句话让很多人都记住了他。按照当时文件的要求,通村路的宽度限制在4.5米到6.5米宽,但是由于群发社区地势条件不好,镇领导和他协商能不能把路面修建为4.5米。“群发社区路面一律6.5米,少一厘米都不行。”余安刚在镇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修路,什么困难我都能解决。”一年之后,群发社区6.5米宽的通村路果然保质保量完成。村民们借着这条新修的通村路把农产品拉到集市上卖,高兴的群众常开玩笑说:“从政府上去,路最宽的就是群发社区。”
其实余安刚也知道,村干部这个工作确实不如自己做生意赚钱,这个账他算得清,唯一算不清的就是对这份土地的眷恋。这些年,余安刚一直守在群发社区,正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人的一个较劲。他不同意大家口中对他这份工作是“没脑子的选择”的说法,他总给村里和自己做着各种各样的规划:“等这条路修好我就走”“等村里的400亩苹果种上去我就转行”“等我把乡村旅游弄出了样子我就重操老本行做生意去”……然而,每一年他都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规划,但是最终对村子的规划一步步走上了轨道,而他自己的规划却从来都食言。
“以前,我们村的产业单一,经济发展?没有,都是吃饱饭为原则。”而在2017年,罗枝沟的核桃已经挂果丰收,这个曾经只能吃得饱饭的村民小组靠着1500亩核桃走出了“越忙活越穷”的经济怪圈。
也是在2017年,贫困户王顺峰靠着种植核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1年核桃种植下去之后,余安刚不断争取相关的基础配套,最后为罗枝沟申请了供水配套,种植核桃的村民摆脱了缺水的困扰,能够放心大胆的种植核桃。王顺峰承包下了100亩土地,按照比例给流转土地的用户分红,目前挂果丰收的核桃有20来亩,一年收入10多万元,2017年成功脱贫的王顺峰盖起了两层平房还买了一辆摩托车。
据悉,截至目前,群发社区共成立了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400亩苹果、2000亩核桃,修通了通村路和配套产业路,试种了84亩葡萄……这一连串的具体的数字组成了余安刚作为社区支书的7年。
“把核桃产业再做大,种植特色观光农产品,打造好乡村旅游……”7年过去了,余安刚依然没走,他的规划里,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