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25

最后都要回去的地方

作者:王金玉 时间:2018-01-25 阅读:233


   伴着初秋的暖风,独自漫步到小米水库,恍恍然走进了斑斑驳驳的梦境中。水在梦里,梦得迷蒙而沉重,虚幻而实在。它的梦,是属于一个哈尔滨兵工厂人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的梦。我父母是哈尔滨人,我却出生在一个环山傍水的威宁龙场镇,这里便成了我的故土。父亲骑着自行车到河块、长海、柳树、新发、开坪、坪子、响水听诊行医的一路风景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留在了记忆深处,每每思来,历历在目,感概颇深。
 
安家
 
  蓝蓝的天空里,纯净的白云在飘动,仿佛告诉人们晴空万里时也不要忘了晴带雨伞,因为古人曾说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那是1965年的春天,我的父亲和一群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为支援“三线”建没而到黔地。父亲是党员是医生,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党组织把父亲分到威宁乐居区公所卫生院。父亲用文字寄信给正大着肚子怀着我的母亲,说威宁春水如蓝,风绿两岸。鱼戏暖水,蝴蝶翩翩。不像北国春天,冰雪融化,道路泥泞,风中带寒,有时雪边下边化,中午积水,早晚为冰。特别是威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青山绿水间是暖暖的阳光,把阳光捧起来便是诗的涟漪,一步一风景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里最适合生小宝宝和养小宝宝了,叫我的母亲一定要申请第一批到贵州。就这样,母亲告别亲人们,处理家物,到父亲身边。那年秋,我出生在了贵州。母亲说我是区公所卫生院第一个外来安家的新婴儿,于是我家便顺乎自然成了“扎根贵州,扎根山区”的楷模之家。
 
田园
 
  小米水库多情,种得是云霞锦绣裳。群山似黛,青丝曼妙菜花黄,一眼一景可供绘。阳光笼罩着弯弯曲曲的上山路,两边荆棘早已被父亲用镰刀清理,半山腰三处相依的菜地便是父亲日日整理的田园了。
  父亲进厂时是见习医生,因喜爱文字,常有小文见诸于报端,在厂里小有名气。用母亲的话说:“是个文学青年,很是惹姑娘们喜欢。”父亲颇是喜爱田园诗,梦中的梦中就是做个田园诗人,但那个时代是不能说出来的。于是自寻到山腰的三片平地便修建成了菜地而寄托寓情了。父亲都是骑车独自上山管理菜地,摘下新鲜时令蔬菜,葱和蒜苗回家。只有星期天,父亲一定是用自行车要带上母亲和我去看他的菜地的。父亲摆弄着菜地,泼着粪水,几多甘苦却是炫耀的言语出口,仿佛与土地亲近正是圆了一个田园诗人意会到了的梦。父亲曾对我说春天在田园诗人的笔下有喜有忧,而喜和忧皆因人的境遇所致。贵州的春天是一种感受,贵州的春天是一种情。父亲常指着青山绿水叹息说,可惜啊可惜,可惜唐宋那些大诗人们都没来到贵州,都无福亲临龙场风光,要不然的话,中国田园诗将刮起阵阵黔风,草海、马摆、山梁、峡谷、溪流,绝美的风景将入词入典。可惜那时我太小,父亲的言语对我而言是似懂非懂。
 
竹林
 
  小米水库添翠绿,数枝穿翠好玩童。春日阳光笼罩着碧波万顷的水面,渐次浸出湖水的浅滩上,白鸥、白鹭、野鸭子和好些不知名的水鸟,一群一群的在水边觅食,偶有人过水鸟被惊起四外飞散,有些会飞蹬竹林上。
  从区公所卫生院向北直线往水库走,便会走到水鸟喜蹬的翠竹林里,两片竹林相距大约有两千米,那时感觉离的好远好远。竹林里有前人早已走出来的纵横几条小路,正是我们童年无忧无虑的玩耍绝佳处,有欢笑、更有快乐。记得初入竹林是去寻找有尖的细竹子,找到带回家用煤油灯的热量悠直,并把每个竹节点薰黑,一支钓鱼杆便大功告成了。接着是用橡皮筋制成弹弓,用精选的石子弹鸟雀,兴奋的心情无与伦比。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更是其乐无穷。还有竹子生出的鲜嫩的春笋是我家最喜欢的食物,我的父亲便是挖春笋的高手。而我的父亲手摸竹子,会说出“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  可惜那时的我听不懂父亲的感慨。不过,父亲劝阻我和伙伴们别在打鸟了,父亲说的是一句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我是刻骨铭心的,从此便没有再打过鸟。竹林中也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就曾经遭遇过蛇。还有大水鸟下的蛋,自从不打鸟了,我们小伙伴们还保护过大水鸟蛋。
  现在,小米水库正在移民施工治理,我想那两片竹林当建成自然风景点了。
 
墓碑
 
  1979年,我读初三。学校组织春游,目的地便是小米水库。我们是从学校往东走,待过了一村落,大约两个多钟头到。父亲常带我来,心思便不怎么在山水间,牵挂的倒是走过了那一村落。
  那村落左边是水库,右边是青山,真正是依山傍水而建。村前是一大块平地,平地全是坟。中心坟是石坟,最大最高,墓碑高大突出,字迹仍十分清晰。碑上刻有一联:龙旺穴真发富贵,山青水秀子孙兴。碑主人姓吴名树浩,“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季冬月”立。我是用笔抄下来的。回到家,我便给父亲说了村落和墓碑。父亲很是惊诧眼光看着我,仿佛从来不认识我似的。最后父亲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走访学习怎么样?”父亲从来都是无所不知,对答如流的,这次怎么用了‘一起去走访学习’字眼?
  星期日,我跟着父亲走进了村落。父亲向打听的人说明要了解墓碑的历史后,那人便带我们找到了村中一老太爷。太爷与我和父亲走到坟前,太爷说这村人都姓吴,祖籍是江苏无锡人,清朝时祖上是官人,因案子被牵连,祖上密对四个儿子连夜分资产,遁入贵州,分四处隐居,不可联系,这样可保吴家血脉。吴树浩便是第三子,寻得这依山傍水风水宝地便隐居下来。坟按男左女右埋葬,后辈不可高过前辈,有167座。男坟都是吴姓有名,而女坟大多都是吴陈氏。太爷解释,以前这水库几十里都少有人烟,有也是少数民族,只有对岸山里有一陈家村是汉族,于是两村便互通婚姻了。
  回家的路上,我对父亲说你与他们先袓吴树浩在这里都是外来人,都是贪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留下来的。父亲笑笑,什么也没说。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故土在以休闲为主题的建设中更加幽邃恬静、错落有致、涟漪水韵、花香百里,这是大自然付与的养身地方。然对我而言,故土是亲情,暖我心。我考入安顺师专,毕业就地工作,离开父母,离开生我之地几十年了。过几年也将退休了,我和老伴就要回到父母身边去了,去好好享受血脉相连的孝敬温情。(散文类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