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山河阻隔 打通幸福通途
作者:何欢 时间:2018-01-26 阅读:432
突破山河阻隔 打通幸福通途
——海拉镇交通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 何欢

一
仅一个月时间,72岁的黄先明老人就感觉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黄先明是海拉镇海昌社区大坝组的村民。他感知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到了家门口,不管是出村赶集还是走亲窜戚,都前所未有地方便。
大坝组位于云贵两省交接的牛栏江大峡谷半山腰上,未通路前,十多间土坯房坐落在山腰上,牛栏江江底到山顶的垂直海拔接近千米。往下看,是波涛滚滚的牛栏江,往上看,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被脚下的牛栏江和头顶的山峰阻断。
时至寒冬,记者沿着蜿蜒盘旋的水泥路驱车驶进海昌社区大坝组。眼前刚刚修通的水泥路白净得格外显眼,犹如玉带缠绕山间,伸向云端,让人震撼。
黄先明感叹道:“以前从村里到海拉集镇赶场,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翻过头顶这座大山。哪家养头猪需要好几个人轮换两三个小时,才能抬到海拉集镇去卖。”
“原来路不通,村子里家家都是土墙房,如果要修平房,水泥、钢筋、砂石等建材都要用人力背,没得人修得起。”水泥路刚刚修通不久,村民沈万州家的新砖房就建起来了。
像大坝这样,被江河和大山阻隔的村庄,在海拉很多,黑多村岔河组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岔河组的村民要到海拉镇新村集镇赶集,要翻越垂直海拔近千米的牛栏江大峡谷,蜿蜒崎岖的山崖小路上,一只接着一只的毛驴驮着村民从集市购买的生活物资步履蹒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现在,通往岔河的通组路已经修通,路上的风景变成了忙碌的农用车和摩托车队,村民们的生活因为公路的修通悄然发生了变化。
大坝和岔河这两个小村庄,几乎是海拉镇交通巨变的缩影。
“卜多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泪汪汪,男到十八打工去,女嫁外地不回乡。”多年来在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海拉交通闭塞给当地人带来的无奈。
二
海拉镇三面环水,崖陡谷深,牛栏江、卜多河、耐舒河把海拉阻断成“交通孤岛”。在外界人印象中,海拉是边远、闭塞的代名词,因此海拉人盼修路胜过盼星星盼月亮。
满足人民所盼,修公路促发展。近年来,得益于全县“交通大会战”的实施,海拉镇交通基础设施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通乡路、通村路、串户路、环山路不断延伸到海拉镇的每一个村庄和一些重要产业基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步伐。
修好通乡路,缩短海拉与外界的距离。目前,海拉镇已分别有至黑石头镇、秀水镇、斗古镇和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矿山镇的五条公路通往外界,海拉不再是“交通孤岛”。
全长67.8公里、宽7.5米的黑石至海拉三级公路,长56公里、宽7.5米的秀水到海拉三级公路都正在热火朝天施工建设,预计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秀水至海拉公路通车后,海拉到秀水上都香高速前往威宁县城,时间只需一个多小时,比现在节省一半时间,海拉将融入全县“两小时交通圈”。
修通环山路,串联海拉村村寨寨。2014年以来,省发改委投入资金700万余元,帮扶海拉实施环山路47.5公里,于2015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环山路连接了海拉镇过去没有任何交通串联、独立的14个村。
“以前下队走村串户落实扶贫政策,走完一个村又得折返集镇走另一条路去另一村,一天能走三个村就算很不错了。现在环山路修通了,沿着环山路一天可以把沿途的十多个村全部走完,工作干起来高效多了。”对于环山路的重要性,海拉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曾朝顶深有体会。
曾朝顶介绍,环山路二期项目37.5公里的公路也正在建设中,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后将把更多的村串联在起来,惠及全镇所有18个村,构筑起更大的交通循环网络。
修通村组路,公路通到家门口。随着全县“交通大会战”和农村公路“组组通”的深入实施,海拉镇的通村、通组路路网正不断延伸。目前全镇已建成循环路网共88.47公里;投入浦发基金1.4亿多元,建成和在建通村路和串户路28条;赶乘全省“组组通”大决战之东风,启动建设通组公路49条,过去很多连毛路都没有的村庄如今也通了公路。
修通产业路,山里农产品有了好出路。“威宁党参”远近闻名,海拉是“威宁党参”的主产地,过去因为路不通,运输成本高,农户不敢轻易扩大种植面积,党参产业一直做不大。如今公路修到了党参基地,党参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2017年,海拉镇种植党参达到1.3万多亩。
“2016年政府把水泥路修到党参基地里,全村党参种植面积就增加到400多亩。农户只管在地里挖党参、在家里晒党参,外地老板开着车直接到地里和家里收购。”海昌社区支书马二贤介绍,去年,海昌社区共种植党参近1700亩,一年下来,海昌社区就脱贫出列,摘掉贫困帽子。
经济发展,交通引领。近几年来,海拉镇共计实施不同等级道路300余公里,2017年启动157.9公里浦发基金通村同组路项目建设以及113公里组组通项目建设,两个项目建成后全镇可以实现通村通组公路全覆盖。
公路的延伸,突破了山川、江河和峡谷的重重阻隔,让海拉镇无数个天堑变为幸福通途,为群众脱贫奠定了基础,让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