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30

威宁“五个着力”筑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作者:王菲菲 时间:2018-01-30 阅读:211


   本报讯(通讯员 王菲菲) 2017年以来,威宁抓住五个着力点,筑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着力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县委常委会全面履行第一责任,牵头抓总、把关定向,常委会同志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始终以严的精神、严的作风、严的纪律、严的措施,紧紧抓住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层层传导压力,逐级签订责任状,推动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县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锻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提拔重用159名优秀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调整交流科级干部189名,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选优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县委对全县294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研判,对不能胜任的16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49名不能胜任或不符合选派条件的驻村干部进行了调整。
  着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正向激励保障机制,负向惩戒约束机制,对党员领导干部采取专项检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履职调查的动态跟踪考核;按照“考实、考精、考重点”的原则,县委常委会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表现、目标完成情况、重大工作完成情况、民主测评、受表彰奖励情况、被问责情况”和领导干部“德的表现”进行政绩研判,在考核中进行加减分,按照“一人一表”“一事一记”要求建立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台账,对工作滞后、责任不落实的科级干部进行黄色预警。
  着力厚植基层基础。扎实推进“七大工程”建设,按照“十个一”标准完成442个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正职人均每月提高到2000元、副职1500元;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建立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对村级组织“三多”进行全面清理;切实采取“三个一批”措施,推广“五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积累大于3万元的标准,2017年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05个,全县已无集体经济“空壳村”;指导督促13个国有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完成党建30项重点任务自查整改工作;采取联合、挂靠建方式,全县13家国有企业、940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着力用好“党建+”模式。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628个,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结合,全面推进“村委会+自管委(合作社)+十户一体”的三级自治体系,同步建立“村党支部+自管委(合作社)党小组+十户一体党员示范户”基层党组织体系,全县各乡镇(街道)组建自管委5454个、“十户一体”24103个,有效解决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难”、群众联系服务“难”、组织发动农户“难”、村级班子推动发展“难”“四难”问题。建立“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村建党总支,全县设置村级党总支400个。村民小组和合作社组建党支部,设置村民小组党支部2208个,组建合作社党支部138个。“自管委”建党小组,组建3262个“自管委”党小组,并在9126 个“十户一体”中明确党员中心户,解决农村党组织“虚化”、队伍“软化”、经济“弱化”、管理“简化”、精神“沙化”“五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