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杀年猪的趣味
作者:宰泽谨 时间:2018-01-30 阅读:253
在故乡年味是很浓厚的,先是办年货,后是过年节,在过年当天的集聚地还会有很多节目,如相约唱山歌、骑马等等。前前后后用的日子也很长,从进入腊月便开始办年货,做豆腐、做麦芽糖、杀年猪等等,一直要热闹到元宵节之后。而在过年整个欢庆的日子里,杀年猪是最有趣的一项,进入腊月,杀年猪便随处可见。当然能够在寒冷的冬天里,再来上一场大雪做一下铺垫,让聒噪的村庄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慈爱起来,那么年味会发酵得更好、更有气氛。
可以说当飞舞的雪花停息,村庄也就开始不淡定,家家户户磨刀霍霍,开始请人杀年猪。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伯家看杀年猪。那时我才十来岁,正在读六年级。大伯请人算一个好日子,有时候过年他自己也会看看黄历,选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因为杀猪是大事,马虎不得,对于庄稼人来说,这可能会影响来年的运势、粮食的收成。大伯提前请了杀猪匠师傅,因为杀年猪是不能随便去菜市场找人来就可以,请的杀猪匠师傅是只负责杀过年猪的,需要为人正直、有些年岁的人,所以与大家内心认为的屠户无关。十里八乡有名的杀猪匠师傅,腊月会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没有进入腊月前,把所有的工具准备好。其中最为神秘的是祭刀,每一个杀猪匠师傅都有些不同,因其拜师得艺不同,有的是选一个日子用红线头拴在刀柄处就可以使用;有的是先把刀供奉起来,起用的时候封赠吉言才能使用。大伯家喜欢请的师傅是后面一种,大伯读过几年书,平常就喜欢看一些风水书、老黄历,当然了他搞不明白周易,故他买的周易不会存留多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然小时候我们最好奇的便是大伯家杀年猪,特别的神秘。定了日子,请了师傅,便是寻六七个年轻有力的后生帮忙。
在故乡,猪都是自家饲养,一般在每年开春左右买来一些猪崽,一直养到腊月,猪大都在四五百斤重左右,人手少了根本不可能拿住它,更何况还需要把它抬到一米来高的长条桌上。有一次大伯家杀的是一头很大的黑猪,怪有气力,早上就开始捉了,可十来个人从猪圈里追到空地里,从空地里追到猪圈里,折腾了一早上,只听见大黑猪的嘹叫十分刺耳,叫声一直回荡在村庄的空气中,硬是没有捉到。当然这也是他们意料中的事,毕竟请的杀猪匠师傅是个老江湖,在主家采取了“饥饿”战术前提下(大伯家在选定哪头作为年猪后,会提前几天不给其进食,具体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懂,奶奶还在时,常说“老一辈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运用“车轮”战术,十来个人轮番追捉,把猪折腾疲惫了,到中午左右,便被他们逮到了机会,在师傅的指挥下把正在叫喊的猪五花大绑,尽管大黑猪毛都倒立起了。
但还是在一声嘹亮的“起!”声中,被一群人抬起往长条桌上放下,并迅速地压住,防止它翻落下来。大伯家便从堂屋里取来一些香纸交给师傅,师傅会不动声色的烧三份纸在案桌前,在纸没有烧完前,念一些谁也听不到的话,反正只看到嘴皮子一直在动,弄好这一切后。便从腰间取下杀猪刀 左手用铁钩子使劲掰住猪的下腭,右手用刀子麻利地在猪脖处拍扫两下,拍落尘土,一刀捅入猪的血槽中,而且不能割破气管,割破了会弄脏血汁,要保证一次杀死猪,因为一次杀不死代表不吉利的意义,主家会因此高兴不起来,年猪的气氛也就变了,杀猪匠也最怕遇到这种事发生的,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名声。师傅再顺手拔出,便听到大黑猪最后的惨烈叫声回荡山岗,同时把杀猪刀放入盐水中,双手便拉住铁钩子,让鲜红的血哗哗地流入早已准备好的大盆中……随后,把不再动弹的大黑猪拖入准备好的开水中褪毛,不一会儿一个大黑猪就变成大白猪,然后开始分切,先切头,依次往后。清洗好的猪头第一时间要找一张四方桌盛放在神台前,一般神台都在堂屋,先供奉给先辈们,以求保佑。
完成了杀年猪,紧接着就是当晚请左邻右舍吃杀猪饭,一大群人热热闹闹的、有说有笑的吃着新鲜的猪肉、唠着家常,喝着自家酿制的包谷烧,那浓浓的情谊,那朴实的民风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刮出了年味,在一代代人的冬季里相传着,这也包括我的记忆里,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