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1-31

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8-01-31 阅读:299


 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五里岗街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百姓增收致富记
记者 罗喜贵


五里岗街道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俣合种植专业合作工人在种植早熟马铃薯

 
  隆冬时节,走进五里岗街道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种植马铃薯的工人们一个个忙碌不停:他们有的开沟,有的消毒,有的下种,有的下肥,有的覆膜……一个个温暖的三膜马铃薯大棚里,充满了热闹繁忙的气氛。
  该街道三膜马铃薯基地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卯昌福告诉记者,这是日前俣合种植专业合作在大棚内种植的第一季三膜早熟马铃薯,自2017年12月上旬以来,合作社就开始忙碌。目前,合作社基地大棚内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已接近尾声,共种植早熟马铃薯1250余亩。
  据卯昌福介绍,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3年以来,合作社基地大棚主要以种植早熟马铃薯和蔬菜为主,并根据季节时令进行品种交换种植,一年种四季,季季丰产,该合作社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卯昌福所负责的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季种植三膜早熟马铃薯,从栽种到收获的时间仅仅120天左右,亩产量高达3000多公斤,每年大棚内早熟马铃薯收获的季节为3月底4月初,刚好赶上马铃薯上市价格走俏的大好时节,价格可卖到2至3元每公斤,亩产经济收入高达7000余元。待早熟马铃薯收获销售完后,马上进行第二季早熟蔬菜种植,主要以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品种为主,早熟蔬菜亩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上市价格为3元至4元每公斤,亩产经济在9000元左右;第三季主要以花菜、莴笋、萝卜等冷凉蔬菜为主,亩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价格为2.6元至3.6元每公斤,亩产经济收入在4900元至9000元不等;第四季种上香菜、瓢儿菜等冬季耐寒蔬菜,虽产量不高,但价格却十分可观,亩产经济收入从没下过4000元。
  按照以上亩产经济收入计算,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亩产经济收入高达3万余元,与传统农业相比,经济效益翻了数十倍,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
  50多岁的李舒舒是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4亩土地原来主要以传统的玉米种植和露天马铃薯种植为主,一年下来亩产经济收入还不到700元,去年李舒舒将家里的4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流转费流转给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来到基地上打工,一个月还能挣到2000多元的辛苦费。一年下来单是李舒舒一人就为家里挣了将近3万元的开支。如今谈起土地流转,李舒舒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要不是把土地流转给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到基地帮工,一家人种那几亩地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同样是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的村民夏方针也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她家的3亩地,前年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给她家流转时,她死活都不同意,认为自己种不会比专业合作社差,结果3亩土地种植的马铃薯总产量还不到3000斤,去年她主动把3亩土地流转给了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到基地上打工。目前她一个人挣到的辛苦费将近2万元,是前年她自己种地的好几倍,而且还省了不少心。
  “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3年以来,老百姓们亲眼目睹了合作社良好的经济效益,都非常乐意把土地流转给我们,流转土地后他们来到基地上打工,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报酬,又从中学到了大棚内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真是一举几得。”采访中,正在大棚内指导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的卯昌福深有感触地说。
  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仅仅是五里岗街道近年来因地制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百姓增收致富的一个靓丽典型。该街道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
  据了解,五里岗街道为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更多百姓谋福祉,从2017年9月开始就将所属辖区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纳入了新一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目前,该街道已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建了玉米种植面积调减、马铃薯、蔬菜、中药材、其它经果林种植专班六个职能工作组,为确保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该街道还组织社区两委、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深入田间地头讲解等方式,向老百姓积极宣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好处,并充分发挥创业致富有成就的模范带头作用,邀请致富带头人在村民代表大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场所向群众分享致富经验和转变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增强农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为群众摆脱滞后产业观念,激发他们积极加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行列,尽早摆脱贫困,走上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据了解,今年,五里岗街道计划在红山、和平、梨坪等14个社区规划种植马铃薯25000亩(其中早熟马铃薯2108亩)、蔬菜14800亩、核桃3085亩、花椒1285亩、中药材6000亩,规划调减玉米种植9200亩。该街道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以种植高杆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助推百姓增收致富,让农民腰包真正“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