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2-08

“群工五法”搭建党群“连心桥”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8-02-08 阅读:239


 “群工五法”搭建党群“连心桥”
——威宁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综述
本报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文贵

  近年来,威宁坚持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探索出“三进三增”依靠群众、“四连组织”发动群众、“三级自治”组织群众、“三级讲习”培训群众、“三个结合”造福群众的“五个群众”工作法,深入抓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工程、空壳村清零工程、基层基础保障工程、范本点创建工程、党建责任落实工程、基层减负工程”七大工程,以革旧鼎新的勇气和直面难题的担当,奋力构建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三进三增”依靠群众
 
  一年来,威宁把开展“进村组、进农户、进田间,增强感情、增加收入、增进和谐”的“三进三增”作为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有效载体和抓手,通过进村组解决农村问题、进农户解决农民问题、进田间解决农业问题。
  围绕增强感情进农户,开展万名干部遍访贫困户活动,采取“54321”结对帮扶方式,将7910名干部与2017年计划脱贫的1.2万户5.12万人结成帮扶对子,按照“一访认门户、二访出思路、三访上措施、四访算收入”的“四访”要求,深入遍访贫困户。
  选派1575名干部组建315个驻村工作组驻村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进村挂帮”“进户连心”,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富,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围绕增加收入进田间,选派314名科技人员对314个村(社区)开展科技包村,选派612名专家、科技人员开展农业专家服务“三农”、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到村领办农业发展项目。
  从县直部门选派240名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深入240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明确县级领导干部每月蹲点不低于3天,县直部门干部每月蹲点不低于2天,乡镇干部入户不低于10天,推动资金项目和工作力量下沉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一年来,共推广三膜早熟马铃薯、精品苹果等种植技术80多项,指导和带领种植马铃薯165万亩、精品苹果30.12万亩、中药材37.1万亩,初步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围绕增加和谐进村组,关注农村发展最迫切、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和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干部调解等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