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2-08

“拼命三郎”潮头立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2-08 阅读:335


 “拼命三郎”潮头立
——记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张明荣
实习记者 唐爱梅



张明荣(中)在草海镇卯关村调研三膜早熟马铃薯的增收情况

  1月15日,五年一届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威宁自治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明荣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从而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
  这是张明荣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荣誉来之不易,他百感交集。
  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无数酸甜苦辣的画面在他脑海里闪过,有病痛的折磨,有家人的关怀,有同事的问候,更有那些奋战在基层的点点滴滴。
  一年多来,他承受了4次手术,在病床上度过了5个多月,他一边抵抗病痛的折磨,一边忘我地通过手机、微信、邮箱等方式拼命工作。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他就是一个“不要命也要工作”的“拼命三郎”。
 
搭建电商平台 铺就致富之路
 
  “威宁过去的农业发展过于注重生产,而忽视了流通环节。只有打通流通环节,才能让广大农民真正富起来。”张明荣这样认为。
  为了打通这一流通环节,张明荣和同事们一起,以“贵农网”为平台,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农村电商服务站电商平台,铺就了一条致富之道。
  以点带面,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站,将村与城连接起来。在张明荣的带领下,2016年,威宁供销社按省社统一标准,建设农村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50个,并成功对接“贵农网”,实现合作社农产品网上销售3113.6万元,使广大农民尝到了做电商的甜头。
  从2015年9月开始,张明荣组织完成共计421个贵农网农村电商服务站的选点建设工作,并于2017年1月10日全部上线运营。建立起了覆盖全县的物流网,成为供销社为农服务、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生力军。
  通过电商平台,助推“威货出山”。“农村电商+供销社”的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整合农村电商、金融、保险、物流、便民综合服务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源,在县、乡、村建立的电商服务站成为区域性的为农服务小综合体,给供销社“老本行”增添了新引擎,增强了供销社的服务带动能力。
  借助农村电商服务站,组建农村电商孵化基地,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张明荣带领威宁电商公司,手把手教农民做电商,把“好货”打造成“网货”、变成“俏货”送给大城市的“吃货”;带领农民敢“触电”、会上网,使好产品找到了市场,“好货”变成了“网货”“俏货”。
  目前,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共带动农户1.85万户4.15万农民入社就业。
 
创建新型合作社 走上致富新路子
 
  “始终牢记为农服务的初心,致力于帮助农村发展和解决农民问题。”这是供销合作社成立的初衷。然而,在初任主任的张明荣眼里,并不是那么回事。
  “供销社直属企业守摊子、收租子、混日子,县社机关没有精神、缺乏斗志、找不到方向,基层社资产流失、生活困难、上访频繁。”张明荣说。
  针对存在的问题,张明荣决定“整章立志,鼓舞士气”,为防止资产流失,及时牵头制定出台了《威宁自治县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加强社有资产及其收益的监管,把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改造盘活抓出了成效。
  威宁供销社历史源长,群众基础良好,供销社借扎根农村和网点遍布的优势,以贵农网为平台,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发起设立社员股金服务机构、吸纳股金、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收益再入股等形式入社,农户以现有资源成为股东,参与经营、获利增收、规避风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发展模式。
  2016年,根据《贵州省供销社系统“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精神,供销社在全县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地推行“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的培育和建设工作。
  目前,全县已建成五里岗、海边、迤那、板底、秀水、金钟、黑石、中水、羊街、双龙、龙场、陕桥、石门、么站共14个“三位一体”合作社,其中,迤那供销社已成为2016年度省级“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海边供销社和石门供销社已成为2017年省级“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  “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的创建,激活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拼命三郎”潮头立 脱贫致富会有时
 
  6年来,奔波已成“家常便饭”,“白+黑”“5+2”也成了张明荣的常用“套餐”。一路风雨一路歌,张明荣始终牢记为农服务的初心。
  同事们说:“就算有休假的机会,张明荣都是让给别人,他从来不休息。”
  2016年6月25日,省委主要领导来石门乡高潮村电商服务站调研,“拼命三郎”张明荣拖着一条腿,忍痛汇报工作。汇报完之后,他已经无法动弹了。
  同年8月22日到28日,张明荣去河北考察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上下飞机旋梯时,他发现自己的脚已经抬不起来了。在考察途中,他在同事的百般劝阻之下,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检查。
  病情的严重程度超乎了他的想象,医生告诉他:“这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瘫痪,长期的熬夜加班是发病的诱因”。
  此后的7个月里,张明荣前前后后做了4次手术,手术恢复期间还撑着身体接待考察团。截止2017年6月,张明荣带领威宁供销社接待了九三学社中央、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社“供销e家”、省内外供销及党政考察团(组)共91批(次)1062人(次)。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张明荣说:“那一刻我不惧怕死亡,我甚至觉得如果我死了,我平凡的经历就会成为一个“平凡的故事”。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需要平凡的拼搏,需要不屈的斗志,需要更多的‘故事’。”
  如今,张明荣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如继往地开展着工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张明荣和同事们将继续充分发挥供销社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竭力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