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安居 致富有路(上接1版)
作者: 时间:2018-02-13 阅读:149
(上接1版)
张鑫说,自己就是因为受到教育才改变了命运,年少时虽然家里穷得难揭开锅,但父母从未放弃对她和弟弟妹妹的教育扶持。如今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尽职尽责,奉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更多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走出大山。
“年轻人就该敢想敢闯”
“在老家时,我家住的是土坯房,交通也特别不方便,下雨路滑不说河里还涨水,出行很困难。搬家后生活好太多了。我现在做点小生意,收入很不错。” 23岁的苗族青年苏晋明告诉记者。
2014年,苏晋明中专毕业后选择创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事业。“我读书时就特别喜欢摄影,自己出去勤工俭学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后来又自学了拍视频。现在准备开一个婚庆公司,我们这边现在还没有这种专门的婚庆公司,发展前景很不错的。”
目前,苏晋明的婚庆公司已经初具规模,除了他自己,还有三个助手,靠着几辆摩托车,他们跑遍哲觉镇的各个村落,为别人的婚礼留下美好的记忆。
“现在我每个月的收入在3500元以上,3个助手每人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等过完年我们这边集镇上的门面修好,我准备租一个,发展自己的婚庆公司,多挣钱过上好日子。”苏晋明笑着说。
张正贤、张鑫、苏晋明的故事只是论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无数人的几个缩影。
2016年,论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住房86套,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82户3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户334人,总投资2600多万元,整个项目占地面积34亩,极大改善了该村长期居住在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山区群众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为了确保老百姓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哲觉镇党委政府和论河村支两委积极谋划,根据论河村安置点土地较为贫瘠的特点,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在安置点发展早熟马铃薯、蔬菜。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万元,搬迁群众土地入股占20%、劳动力投入占30%,大地种养殖合作社前期提供资金和种苗设备占股50%,目前已种植马铃薯等50亩,带动搬迁群众45户。同时,该村积极争取县林业局项目资金在搬迁群众原来的住地种植花椒350亩,预计3年后能为搬迁出来的老百姓带来户均3500元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