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搭架子” 农民“盖房子”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2-14 阅读:217
支部“搭架子” 农民“盖房子”
——威宁基层党支部铺就百姓致富路
记者 马召凤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威宁积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用大党建引领大扶贫,推动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工作。加强支部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支部打好带头仗,农民当好排头兵。毫无疑问,威宁的实践是成功的,走进威宁的广大农村,一个个鲜活的党支部引领农民致富的故事讲述了基层党支部的大扶贫作用。
走进猴场镇穿洞社区,冬日的农村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模样,而是一幅生机勃发的景象,农民们没有因为冬天到了而闲置土地,反而因为要抢抓时令正忙着种植和采收蔬菜,准备利用冬季闲置土地大赚一笔。
社区支书谭富强也没闲着,正忙着到镇里邀请专家到蔬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秋冬季节种植蔬菜相比春天要有更多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预防蔬菜的病虫害成了冬种蔬菜的一件要紧事。每年的这个时候,谭富强都要组织村民到蔬菜基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穿洞社区得力的党支部引领保证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保证了种植技术的及时到位,也正因如此,这个两山夹道之间的小坝子成为了六盘水和威宁等地的“菜园子”。
而在2011年之前,这个坝子里的百姓还总是为大水冲刷农田而愁容满面,如今,村民们每天扛着工具出门,在基地劳作每天有80到120元不等的收入。
2011年,穿洞社区加强支部带动,引进重庆的企业到穿洞社区发展果蔬种植。为了保证外来企业入驻稳定,社区支部积极协调土地流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帮扶和劳动力支持,并与企业商议率先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把贫困户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绑定联结起来。党支部引领,贫困户参与,穿洞社区的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桥梁的作用,连接了农村的经济和外地的市场。社区党支部为企业入驻解决劳动力、土地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入驻企业为穿洞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如今的穿洞社区成为周边乡镇周末度假的好去处,农家乐、特色果蔬采摘、大批量果蔬批发一应俱全,车来车往之间,成就了这里独特的农村风貌。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有了支部的牵头带动,才能让松散的产业化作有力的拳头,打破贫困的牢笼。
不同于穿洞社区的发展模式的是,在龙街镇龙河村,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在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强化党员作用,提高种植技术,为龙河村樱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龙河村以口感好个头大的龙河樱桃而出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该镇樱桃虽然长势好,口碑佳,却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一度导致村民们的樱桃无法拉到外面的市场售卖,阻碍了龙河村的产业发展。
为此,村里的种植户们也多有抱怨,向村党支部提出了修建产业路的请求。最终,在龙河村党支部的多次奔走后,这条造福龙河村百姓的产业路终于修通了,党支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在龙河村,村党支部发挥了“跑腿”的作用,为龙河村村民的樱桃种植提供了保护伞。
夏庆洪是龙河村的种植大户,说起村党支部的作用,他总是提起每年干旱的时候村里拉水浇树的情况。
“干旱时间长的时候,要不是村里拉水来,可就惨了。”
龙河村地里位置低,温度高,一旦遇上干旱严重的年月,村民可能遭遇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幸运的是,这么多年,尽管遇上很多个干旱的气候,龙河樱桃每年都能大丰收,成为该村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产业。
在龙河村,村党支部不仅发挥了及时的引领帮扶作用,也成为凝聚全村村民的一根绳子。
目前,为了积极引导龙河村的产业发展,龙河村村支书郑国斌提出了对农村党员的激励机制,把对党员的激励与产业发展相互挂钩。建立党员民情责任区、党员议事制度,让农村党员成为百姓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每个小组有不同的党员负责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情况沟通,通过党员和各个小组长联结了全村所有的农户,保证信息汇总到位,技术指导及时。也正因党员的凝聚作用,龙河村分散于各个小组的党员拧成了一股绳子,成为汇聚全村精神力量的一股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