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
作者: 时间:2018-02-26 阅读:338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
各市(自治州)党委和人民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党委,各人民团体:
2018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是关键之年的关键之仗,为确保实现连战连胜,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特提出如下行动要求。
一、行动时间
2018年2月24日至6月30日。
二、行动目标
(一)产业扶贫。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完成玉米调减500万亩,蔬菜种植1400万亩(次),投产茶园560万亩,食用菌种植12万亩(亿棒),中药材种植345万亩,生态家禽出栏8000万羽、禽蛋7.5万吨;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
(二)农村公路“组组通”。加快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新增农村“组组通”公路1.5万公里,新增投资100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50%,覆盖2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5万人。
(三)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全部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以岗定搬、以产定搬,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3月底前,2018年度132个搬迁项目全部开工,6月底主体工程形象进度达30%以上;完成2017年度251个搬迁项目建设任务,76万搬迁人口全部搬迁入住,其中贫困人口68万人。
(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实现66个贫困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实现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2018年度农村“危改”“三改”任务开工率达80%,竣工率达20%,4类重点对象和深度贫困地区存量危房“危改”“三改”开工率100%,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带头人1万名左右。
三、行动举措
(一)全面推行“五个到村到户到人”,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1.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上手,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谋划今春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项目和细化措施,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调减附加值低、破坏生态环境、市场潜力不足的农产品,确保每个县要有1—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要有1个优势品种。坚决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快推进旱地全部改种经济作物,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2.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各级农业、供销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保障农资需求,确保春耕备耕全面及时展开。围绕主导产业,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结合实际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最大限度满足本地用苗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综合执法,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劣种子种苗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证农资质量。
3.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落实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上半年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乡镇和贫困村,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农民的有效联结,确保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推广扶贫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改革。
4.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每个主导产业都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都要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村社合一”;继续强化农产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食堂必须定向采购贫困村农产品,每个贫困村都要有1个以上农产品定向直通渠道;全力推进“校农结合”,全省学校食堂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农产品数量达到学校食堂采购总量的40%以上;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每个贫困村和规模化农业基地至少有1个电商网店,冷链物流实现扶贫产业基地全覆盖;大力拓展对口帮扶城市等东部发达地区大市场,强化劳务协作与输出,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等工作,力争每个贫困县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1个以上农产品直销窗口。产销衔接的每宗交易都明确落实到具体的产地村、生产户、生产人。
5.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全面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统筹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技术力量,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每个扶贫产业、每个贫困村、每个合作社的全覆盖,确保每个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服务。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全员培训,完成50万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不间断系统培训,确保每人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脱贫。以村为单位,在全省大力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选派各级干部沉下去开展巡回宣传宣讲,用好“土专家”“田秀才”,做好思想发动。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涉农企业培训力量,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
(二)高质量打好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仗,进一步夯实贫困地区脱贫基础。
1.坚持量质并重。克服春夏多雨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抢抓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施工台帐,强化施工设备人员统筹,上半年实现2018年度“组组通”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加强技术业务指导,严格执行通组公路设计、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使用本地施工队伍,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下转三版)